【新唐人2017年07月06日訊】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恥辱」,而英法聯軍的額爾金,被稱之為火燒圓明園的禍首罪魁、總批示官。據稱,額爾金死於印度喜馬偕爾邦的達蘭薩拉鎮,一天,他居住的房間突然被雷電擊中失火,額爾金葬身於火海。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組弘大的構築構成,這是一座全球馳名的園林。
《火燒圓明園》則是1983年大陸上映的歷史災難片,講述了清朝圓明園被西方列強英法聯軍焚燒破壞的真實事件。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恆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裡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
晚清汪康年所著《記英法聯軍焚劫圓明園事》一文中說,「相當一部分中國的普通民眾直接參與了劫掠、焚毀圓明園的行動。而且,根據當事法國軍官的回憶,聯軍之所以下焚毀圓明園的命令,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驅逐不斷湧來參與搶劫的華人。」
大量國人趁著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劫掠的機會湧了進來,和侵略者一同搶劫圓明園裡的珍寶,這就是許多國人幹的。
圓明園被焚燒是大清帝國咎由自取
大陸博友姚小遠,曾在「圓明園的被焚燒是咎由自取」一文指出,火燒圓明園都被作為國恥的歷史教材,如果梳理歷史脈絡會發現:第一、圓明園是大清帝國的皇家園林,跟中國人民無關,就如文革時期中國人破四舊,這是一次洋人的破四舊活動。
第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純屬於大清帝國咎由自取。
第二次鴉片戰爭坎坎坷坷,老大的帝國受到創傷,通州談判接近尾聲時候,一方面是英法方面代表巴夏禮節外生枝要覲見皇上,一方面是大清帝國代表對於覲見方式的禮儀堅持,必須進行跪拜。談著談著,一語不合,大清帝國代表載垣蠻勁大發,命令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率兵在通州張家灣將巴夏禮使團包括記者在內的一行39人一網打盡,綁架為人質。監禁期間,這些人質被百般拷打、羞辱,一個月後,只有19人生還。
按照大清帝國的如意算盤,擒住了巴夏禮,英法聯軍就會投鼠忌器。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近代外交史上罕見的宰殺來使事件,引起了英法聯軍的凶猛報復,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打進北京城,大清帝國皇上倉皇逃亡熱河。
至此,大清帝國全部答應英法聯軍條件,而英法聯軍,也在醞釀著以「赫然嚴厲」的印象,給大清帝國皇室一個「嚴厲的教訓」。最後所以選擇火燒圓明園,因「圓明園是使團人質遭受折磨的地方」。
需要說明的是,報復行動的前幾天,英國公使額爾金命令在全城張貼公告:「圓明園將於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而非人民。
後來,巴夏禮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我認為毀掉它是非常合適的。把整座北京城都燒掉太殘忍,畢竟這城裡的人民有很多是無辜的,他們並沒有傷害我們。」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