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必做三大事:燒香、算命、拜考神(組圖)

Facebook

【新唐人2017年05月23日訊】高考從古至今都是「一考定終生」的大事,古代的高考其實就是科舉,據史料記載,古人對科舉相當重視,在臨考前考生有三件必做的大事, 即燒香、算命、拜考神。

燒香求神看風水

在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中,敬天信神是做人的根本常識,中國古書中記載,許多人通過修煉得道成仙,死後人體會化作一陣輕煙直登仙界,稱之為羽化。

古人認為,祖墳冒青煙就是指祖上有人得道成仙,子孫因此會得到祖先的護佑。因而,在科舉這件大事上,古人都會虔誠的燒香,祈求神靈、祖宗的護佑。

此外,古人非常講究風水,風水之說往往與國運、家運、壽命、仕途等等聯繫在一起。

據史料記載,江南自古地靈人傑,才子輩出,蘇州就是有名的狀元之鄉。自科舉開考以來,蘇州共出了45名文狀元、5名武狀元,數量全國第一;再以清代為例,自順治三年(西元1646年)至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廢科舉止,蘇州共出了13個會元、6個榜眼、12個探花、685名進士,也是全國第一。



古代科考殿試圖。(維基百科)

此處有一個典故,在隋唐時期,蘇州沒有一個狀元,狀元全出在宋代以後。南宋蘇州人範成大在《吳郡志》中記載道,當年民間曾盛傳兩句神讖:一讖,「穹窿石移,狀元歸來」;二讖,「潮過夷亭出狀元」。意思是說,如果當地的穹窿山動了,夷亭這個地方有潮水了,蘇州就要出狀元了。

果然在山動潮來的當年,蘇州便出了首個狀元。此後,一發不可收。一直到今天,蘇州都是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到如今江蘇的高考狀元好多都是蘇州學子。

清人李調元《淡墨錄》中還記述了一則祖墳風水的故事。在當年的安徽全椒,出了一位榜眼,名叫吳爵。吳爵及第後透露,他的中榜與祖墳的風水息息相關。

當年他的曾祖父曾請擅長看風水的福建人簡堯坡,幫忙擇一塊風水寶地。吳家每天細心招待,可這位風水大師找了三年也沒有找到風水寶地,決意辭別。吳爵的曾祖盛情挽留,風水大師只好留下來,再碰碰運氣。



古代科考試場。(猫猫的日记本/維基百科)

有一天,兩人一同前往梅花山「尋龍」,路遇大雪,便一同到附近的酒樓上吃飯。風水大師倚檻遠望,眼前一亮,竟然發現了久尋不得的風水寶地。喝完酒後,風水大師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吳爵的曾祖。找了三年也沒有找到真穴,得來全不費功夫,原來風水寶地就在眼前。

風水大師高興地告訴吳爵的曾祖:「天賜也。得此地,足報君矣。然葬後君子未即發,至孫乃大發,發必兄弟同之。對面文峰秀絕,發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第三人,亦不僅一世而止。」

風水大師說的是,祖墳葬到這裡,子孫都會出人頭地。後來,吳家果然興旺發達,真如風水大師所說,子孫接連科舉及第,進士出了好幾個,直至吳爵時,還考了全國第二名,即榜眼。

記載這些風水傳奇的例子還很多,清人諸聯於《明齋小識》記載了一則奇聞:一個叫盛邦直的人,精通風水,他覺得祖墳風水不好,便擇寶地改葬。蹊蹺的是,下葬後,墓內竟然有知了的聲音傳出,好長時間也不停息。不幾年,盛邦直的兒子科舉及第,接下來,其侄子又科舉中榜。

算命

算命在古代叫做占卜,古代的占卜術靈驗、神奇的事例很多。據記載,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一位名叫裴之仙的今江蘇鎮江丹徒人,和幾位學友一起赴京趕考,參加舉人會試。

臨行前,有一學友問詢問占卜很準的師傅,哪個人能考中。這占卜師傅只寫了一個字——「貴」(「貴」的繁體字)。這幾人都搞不懂是什麼意思,追問是什麼意思,師傅說這個字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大家仍搞不明白,一直到考完放榜,裴之仙考中會試第一名會元後,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貴」字拆開後是「中一目人」,裴之仙一隻眼有殘疾,乃「一目人」也。

古時占卜還要挑選日子,古代考生一般會在參加應試的當年首頭,即新春正月占卜問卦,求籤問吉。



古人將文昌帝君尊為考神。(Strive172/維基百科)

拜考神

中國古人認為,萬事皆有神靈守護,科舉考試也不例外。古人將文昌帝君尊為考神。

文昌是星宿名,民間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人認為它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所以古代考生在臨考前都會虔誠地祭拜它。

除了拜祭文昌帝君,古代考生還會拜祭「魁星」。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故有「魁首」、「魁元」一說。此星神主金榜題名,主文章興衰,在古代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要想「高中魁首」、要想「奪魁」,必拜魁星。



魁星主金榜題名,主文章興衰,在古代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要想「高中魁首」、要想「奪魁」,必拜魁星。(Mk2010/維基百科)

古代各地考生祭拜魁星的方式很多,在二十八星宿中,此星又叫「奎星」,因「奎」與「蛙」相通,所以古代福建考生會在應試之年七夕那天,買回青蛙放生,以此方式祭拜魁星。

另外,在開考的前三天,還有拜祭孔廟的活動。孔廟是為古代聖人、大儒孔仲尼修建的廟宇。孔子將儒家思想傳播天下,古時的書生被稱為儒生,古人尊師敬道,在科考前,官方和考生都會有一系列祭拜孔廟的活動。

祭拜孔廟後,有的地方在監考前還會有特殊的祭拜活動。如明清時,位於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在「開龍門」(開考場)前三天,會請當地的得道高僧,在貢院的最高建築明遠樓上,大做法事,設壇打醮三晝夜,祈求神靈庇護。



孔子畫像。(維基百科)

從古人對待科舉的嚴謹態度,可以看到古人敬天信神,尊師重道的傳統,中華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由此可見一斑。

(文:曾真/責任編輯:宋寶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