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22日訊】前不久,上海幾所民辦小學為選拔學生,對學生的家長、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一併進行測試和考察。幼兒園升小學竟然要「查三代」,被認為觸及「教育公平」的底線,引發巨大社會爭議。這種現象折射出怎樣的問題?來看教育界人士的分析。
前不久,上海的民辦陽浦小學,在面試新生的過程中,同時為家長準備了一套非常複雜的考題。另一家民辦的青浦世界外國語學校,甚至要求家長填寫祖父母的第一學歷、畢業院校、工作單位等資料,引發巨大爭議。
儘管上海相關轄區的教育局已經宣布,核減這兩所學校2018年招生計劃,作為懲罰。但類似亂象之前多次出現。例如北京被曝光「幼升小」明碼標價,十幾萬才能上重點學校,而廣州普通職工家長虛報官職,只為孩子進小學不受歧視。
中國的「幼升小」,早已成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冰川思享庫」署名艾川的評論認為,這是90年代忽視教育的報應。大陸從1992年廣泛出現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致使教育人才大量流失,教師隊伍已經缺乏靈魂,缺乏大師,唯分數是論,遺忘了「教育是甚麼」這個本源問題。因此他們在招生的時候要「查三代」,一點都不奇怪。
深圳教育培訓機構高數老師孟醒表示,中國教師工資相對較低,拖欠教師薪資的確存在,長期以來造成優秀師資流失。
深圳教育培訓機構高數老師孟醒:「(90年代)那一段時間我在政府機構上班,我們知道那些鄉裏拖老師工資,一拖半年、一年。然後沒有錢了就給老師的工資打個折去發,那幾年是很普遍。因為那幾年老師工資是地方財政發的。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對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但中國某教育研究中心的張主任認為,教育亂象並不能歸納為不重視教育的結果,而是社會問題的反映。
中國某教育研究中心張主任:「教育的很多問題,它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比如說貧富差距過大,導致大家一種競爭心態,讓全社會都非常焦慮。這反映到教育上,大家都要上一個好學校,然後才能找一份好工作。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我們國內實際上是權力無處不在。比如說市長他要考核教育局長,教育局長要考核校長,校長要考核老師,老師就把這個壓力傳達到學生身上,所以整個教育心態就非常焦慮。」
這次傳出「查三代」的雖然是民辦學校,但張主任指出,其實公立教育也存在不公平現象。
張主任:「我們現在有一個很獨特的現象,是國內實際上是區分重點校跟非重點校的。就是公立教育,我們不說私立教育。比如說像國外公立教育相對來說比較均衡一點,國內現在是分很多重點校非重點校。大家都想上一個重點校,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就是用全體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少數公辦學校。搞得一些學校差異很大,所以大家就比較焦慮。」
從小學到中學,直到大學,都存在這樣的金字塔模式,為了進入塔尖的好學校,學生和家長想盡辦法,在焦慮中努力攀爬。而這種教育選拔方法,另一方面卻釀成了弊端。
張主任:「人的發展有五個維度:宗教與道德;審美與情趣;體育健康;知識與技能;社會性發展。這是一個分析工具,人的發展這些方面都要兼顧。我們看到現在國內的教育比較注重的是知識,連『知識與技能』還不能包括,所以它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它只是一個社會劃分的工具而已,就完全是應試的。弊端就是人的個性受到壓抑,大家都在爬這個金字塔。」
張主任分析,公立教育保障教育機會,私立教育保障選擇的多樣性是基本的教育理念,但中國現在正好相反,公立教育劃分等級越來越多,使得「教育公平」成為比「教育質量」更為突出的問題。
採訪/常春 編輯/尚燕 後製/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