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3月27日訊】血粘即血液黏稠 ,醫學上稱為高黏稠血症。對中老年人來說,如果過度血稠,極易引發心腦血管病。但因高黏滯血症引起的人體不適不很明顯,健康體檢項目中也沒有「血流變」常規化驗,所以血粘常被忽視。但面對身體亮出的「黃牌」警告,還是應高度重視,以防患於未然。
血液黏稠度增高時,可使血液流速減慢,加上過多的紅細胞老化、硬化,易發生紅細胞聚集,進一步加重血稠程度,造成對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若是長期處於升高狀態,易引起腦血栓、心肌梗死等突發性疾病。
雖然初期血粘不易察覺,但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狀的,只要仔細體察,便可以感覺出來。一般來說,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種症狀,就說明體內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較高了,最好進行必要的檢查治療。
1、早上起床頭暈 晚上清醒
血黏度過高的人,早晨起床後即感到暈暈乎乎,沒有大腦清醒、思維流暢的感覺。直到吃過早飯,大腦才逐漸清醒。晚飯後,精神狀態達到較好狀態。
2、午飯後犯困
正常人午飯後的睏倦感是可以忍耐的。血黏度高的人午飯後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會兒,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會無精打采。
如果小睡一會兒,精神狀態就會明顯好轉。這是因為午飯後,血黏度高的人因大腦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的典型症狀。
3、陣發性視力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視力還不錯,但經常會有暫時性視力模糊症狀,就要當心血液黏稠。這是因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無法供給視神經充足養分,使視神經和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導致陣發性視力模糊。
4、下蹲幹活就氣短
血黏度高的人大多是肥胖者,這些人下蹲不僅困難,蹲下幹活時還會胸悶氣短。這是因為人下蹲時,回心血量減少,加上血液黏稠,肺、腦等重要器官會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或憋氣。
如何預防
預防血稠,飲食要平衡合理,飯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糧、豆類、瓜果蔬菜。還要做到有規律地生活;堅持適度的運動鍛練,並保持心理平衡。
水是血液黏稠的即刻因素,流動著的血液中90%以上由水組成。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劑、腹瀉等引起的身體失水,都可使血容量減少,此時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紅細胞等)相對增多,血液黏稠度自然增加。一旦飲水充足,體內水分得到補充,黏稠的血液便立刻被稀釋。所以足量的水分是人體必需的。飲水也要掌握時機,早晨起床後、三餐前(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最好飲水200毫升。
專家提醒,因為對缺水不太敏感,夏天老年人常處於脫水狀態而不自知。所以老年人即使「不渴」也要喝水,應採用「少量多次飲用」的補水方法,以保證體內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血容量。宜喝些綠豆湯、菊花茶等,這對防暑降溫十分有利。
此外,可常吃些具有血液稀釋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蘿、檸檬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有抗凝作用;香芹、胡蘿蔔、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