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川普與習近平通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Facebook

2017年2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通了電話。這通遲來的電話,受到外界廣泛關注,在此之前,上任三個星期的川普,已經與十幾個重要國家領導人通話,唯獨還沒有與習近平通話,而後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導人。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此事,最初標題為:After Silence from Xi,Trump Endorses the『One China』Policy(習近平沉默以對之後,川普背書「一個中國」政策)。報導稱:「川普當選第二週以來,習近平一直不曾與他通話。政府官員表示,他們認為只有川普公開承諾隻認可北京這一個中國政府,習近平才會與他通話。」該報的邏輯是,因為習近平沉默以對,所以川普最後不得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該報導甚至使用這樣的造句:「川普正式向北京低頭。」

《紐約時報》似乎也意識到自己報導的偏頗,稍後,在網站上,這篇報導的標題被更改為:Trump Tells Xi Jinping U.S.Will Honor『One China』Policy(川普告訴習近平,美國將尊重「一個中國」政策)。

然而,兩天後,《紐約時報》又冒出這樣的標題:Trump,Changing Course on Taiwan,Gives China an Upper Hand(該報中文網標題:特朗普成了中國眼中的紙老虎)。這類報導,有利於習近平而不利於川普,與中國政府在國內的宣傳不謀而合。當然,這並非是說《紐約時報》有意配合北京的宣傳。

之所以有這類報導和標題,除了監督與批判的本能,也流露《紐約時報》對川普的一貫偏見。作為美國主流媒體之一,《紐約時報》歷來對川普極不友善,從大選前到大選後都是如此。其報導、評論和標題,竭盡對川普的諷刺、挖苦和羞辱之能事。《紐約時報》關於川習通話的報導,從標題到造句,都是羞辱川普的又一例證。

「終於通上電話啦!」這儼然中國官媒的潛台詞,其大幅報導,似乎欣喜若狂。但在相關的報導和評述之後,都一律關閉了線民評論功能,顯然,官媒不想釋放來自線民的任何「雜音」,免得讓極度焦慮於中美關係的領導人難堪。

關於習近平與川普的這次通話,無論是《紐約時報》還是中國媒體的報導,都沒有反映出事實。而事實本身,遠非如此簡單。

雖然雙方事先約定這通電話,但電話是由習近平打過來,而非川普打過去。這個細節暗喻,並非川普有求於習近平,而是習近平有求於川普。川普在這裡的潛台詞是,既然你需要這通電話,那麼,就請你打過來吧!而約定這通電話的前提是,美中雙方的許多過節和齷齪都已經得到、或暫時得到了緩解。

川普有言:「我完全瞭解『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跟中國在其他問題、包括貿易問題上達成協議,我不明白我們為什麼還要受縛於『一個中國』政策。」(2016年12月11日)「一切都在談判之中,包括『一個中國』。」「除非中國在匯率和貿易上讓步,否則,美國不一定遵行『一個中國』政策。」(2017年1月13日)

可以肯定,中方已經承諾或者採取行動,在匯率和貿易方面,緩解了川普的關切,滿足了川普的要求,川普才同意繼續尊重「一個中國」政策。雙方達成這樣的妥協和諒解後,才有了這通約定的電話。種種跡象顯示,近期,北京的確在匯率和貿易等問題上悄悄收斂(筆者另有專文《北京對付川普,妥協與讓步,悄悄進行》)。

如果說,川普質疑「一個中國」,原意就是要打「臺灣牌」,拿美臺關係當籌碼,與北京討價還價,那麼,也可以說,這一招已經奏效。

臺灣民眾和媒體對此表達了失望,代表性的標題是:「看川普的一中談話FAPA:十分遺憾與失望」(《自由時報》,2017年2月11日)。臺灣的失望,可以理解。但,且慢,華盛頓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北京的「一個中國」政策並不相同。

習近平與川普通話,中美雙方做了不同描述。中國媒體,也就是中共官方喉舌,在報導和評論中,主要講習近平說了什麼,對川普的部分,隻重點強調:「美國政府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看上去,似乎是北京的勝利。

然而,美國政府的說法卻是:「應習近平主席的要求,川普總統同意尊重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President Trump agreed,at the request of President Xi,to honor our「one China」policy)。

注意美方用詞:基於習近平的要求或請求,而不是川普的主動意願;尊重,而不是奉行;同意尊重,更讓這個「尊重」有了一層勉強的意思;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並非尊重「一個中國」。更關鍵的是,這裡的「我們的」,指的是「美國的」,而非「中國的」。

換言之,即便談「一個中國」政策,北京有北京的表述,華盛頓有華盛頓的表述。二者並不同調。北京的表述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華盛頓的表述是: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基於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以及美國國會「對臺灣安全的六項保證」等法案。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先前,在臺灣,國民黨執政時,推出一個「九二共識」的說法:「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但民進黨對此不予承認,于是,這個「九二共識」,在民進黨重新上臺後束之高閣。如今看來,美中之間,才真正存在這種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現實就是如此地具有諷刺性。

川普與習近平通話,選定的日期,2月9日,正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啟程訪問美國。川普選擇這個時間點,也是施展一種外交平衡術。在高規格接待日本首相、強化美日同盟關係的同時,給中國領導人一定的安撫。這就像2月4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訪問日本、重申美日安保條約覆蓋尖閣諸島的同一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弗林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通電話,強調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也是一種外交平衡術,對北京一定的安撫。

就像鞏固與日本、韓國的同盟,可以進一步威懾中共一樣,川普與日、韓等國談判,摻入中國因素,也會給美方帶來更多籌碼。這是川普外交平衡術的另一面。

但,無論是派遣國防部長訪問日本、韓國,還是隆重接待日本首相到訪、陪日本首相打七小時高爾夫球,與跟中國領導人通電話相比,川普外交,親疏有別,並非簡單平衡。美日之間,是領導人互訪;美中之間,只是領導人通話。規格高低,遠近之分,一目瞭然。

就在川普與習近平通話、表達同意尊重「一個中國」政策之後,美國將接待由立法委員蕭美琴率領的跨黨派臺灣立委代表團於二月中旬訪美,行程到達華盛頓和紐約,標誌著美臺官方關係的繼續提升。這裡,也自然包含了川普政府在美、中、臺之間的外交平衡術。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