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咱家有錢嗎,這個爸爸的回答震驚無數父母!

美國小孩問他的富爸爸:「我們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

中國小孩問他的富爸爸:「我們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美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會獲得以下幾方面的信息:1、自己的爸爸很有錢,但爸爸的錢是爸爸的;2、爸爸的錢是通過努力得來的;3、我如果想有錢,也得通過勞力和努力獲得。

獲得了這些信息,這個孩子就會很努力,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他也想通過努力像爸爸一樣獲得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中國小孩聽了爸爸的話獲得的信息是:1、我爸是有錢人,我們家有的是錢;2、我爸的錢就是我的錢;3、我不用努力就已經有很多錢了!

于是,當孩子長大接手父親的財富以後,便不會知道珍惜和努力,應了古語的「富不過三代」!這位中國爸爸傳給自己孩子的僅僅是物質財富,沒有精神財富作依托,物質財富是一把「雙刃劍」。

不同的回答決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很顯然,美國爸爸的回答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使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實干家,而中國爸爸的回答只能讓孩子成為軟弱無能的「啃老族」。

不要對孩子太寵愛,那其實是變相的「傷害」。

父母無私無悔的付出只會導致孩子的無情與無能,溺愛與給予只會讓孩子隻知索取,不知回報。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與其想著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不如培養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只給他錢。

你應該告訴孩子:孩子啊,你將會是有錢人。用你的知識賺取更多財富,通過理財創造自己未來的生活,但我的錢跟你沒關係。

所以,當孩子問你同樣的問題時,我們也應該像那位美國爸爸一樣,告訴他:「我有錢,你沒有。我並不欠你什麼。所以,你得靠自己,為了你憧憬的生活努力。而不是無所事事,坐享其成。」

那麼孩子就會很獨立,對人生也會有很多期許;那麼你傳給孩子的就不僅僅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財富。精神財富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轉自《名校家長 》

(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