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圍棋手分為九段?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12月29日訊】圍棋是中國的傳統藝術,也是中國古代四大藝術「琴、棋、書、畫」之一。圍棋藝術,棋局千變萬化,所以流傳千年至今仍受人們喜愛。目前評定棋手棋藝水準,大都以段位高低為重要標誌,一般段位共分為九個等級,依實力高低從九段排至一段,九段為最高等級。但是,為什麼圍棋手分為九段呢?

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即廣為流傳,而在三國時代就經常舉辦圍棋比賽,當時就有棋品制了。可是棋手之所以分成九段,這就要溯源至魏晉時期了。

魏晉時代開始,官吏的等級被分為九品。《通典‧職官典‧秩品》中記載:「魏官置九品︰第一品,黃鉞大將軍,三公,諸國王,公、侯、伯、子、男爵,大丞相;第二品,諸四鎮,四鎮,車騎、驃騎將軍,諸大將軍;第三品,侍中,散騎常侍,第四品,城門校尉,武尉;第五品,給事中,給事黃門侍郎;第六品,尚書左右丞,尚書郎中;第七品,期門郎,諸國公謁者;第八品,尚書,中書秘書,著作及主書、主圖、主譜史;第九品,蘭台殿中,蘭台謁者及都水使者書令史。」

不僅是政府官員分為九品,而且自漢代末年起,士人品第也分為九等。後來,連當時的神仙也被分為九品。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錄》中記載:「世之升天之仙,凡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號太上真人,第四號飛天真人,第五號靈仙,第六號真人,第七號靈人,第八號飛仙,第九號仙人。凡此品次,不可差越。」

由於魏晉時期以來,這種人品、官品的「九品制」的文化思想,進而間接影響到文化和藝術,故棋手也分成九等而逐漸流傳下來。北宋張擬的《棋經十三篇之品格篇》中將圍棋分為九品,分別為:入神、坐照、具體、通幽、用智、小巧、鬥力、若愚、守拙。其中圍棋的最高級為「入神」。

明人許仲冶在《石室仙機》中作過這樣的解說︰

一品入神,是指:「變化不測,而能先知,精義入神,不戰而屈人之棋,無與之敵者。這算上上。」

二品坐照,是指:「入神饒半先,則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有『至虛善應』的本領。這算中上」。

三品具體,是指:「入神饒一先,臨局之際,造形則悟,具入神之體而微者也。這算上下。」

四品通幽,是指:「受高者兩先,臨局之際,見形阻能善應變,或戰或否,意在通幽。這算中上。」

五品用智,是指:「受饒三子,未能通幽,戰則用智以到其功。這算中中。」

六品小巧,是指:「受饒四子,不務遠圖,好施小巧。這算中下。」

七品鬥力,是指:「受饒五子,動則必戰,與敵相抗,不用其智而專鬥力。這算下上。」

至於下中與下下,《石室仙機》未作解釋。但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品級制,已為我們現今所實行的棋手九段制奠定了雛型。

圍棋不僅是一種藝術,也蘊含著生活哲理。圍棋可以愉情,可以悅性,具有歷久不衰的魅力。圍棋創始於中國,在西漢時傳入印度,唐代傳到朝鮮、日本,之後傳到歐美各國,最終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