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8) 武士道之源

Facebook

教育失德

 

而在這個歷史時期,中國人背離了中國的五千年神傳文化,中國人道德墮落,民族精神幾近消亡,國家處於亡國的邊緣。蔣介石闡明,中國失敗是教育不行,不能繼續自己的固有高尚的道德文化和偉大的智慧,教育的要旨要講道德。

「其實,以我們中國這樣高美深厚的文化基礎,以我們中國這樣優秀的民族,再加以土地之廣沃,歷史之悠久,在現代世界上應該比那一個國家或那一個民族都要進步和強盛,為甚麼到現在還比不上毫無文化基礎的區區三島,而反要受他的侵略壓迫?就是因為我們教育不行;不能繼續發揚我們民族固有高尚的道德文化和偉大的智慧才能。試看日本,日本以毫無文化基礎的落後國家,在幾十年工夫以內,居然成功一個富強的國家,先打敗中國,後打敗俄國,現在更敢與世界為敵,隨便侵略我們中國;其所以能轉貧為富轉弱為強的原因,也就是明治維新以後教育的成功。

「我們中國新式教育差不多是和日本同時開始辦起來的,為甚麼日本的教育在二三十年中能使科學進步,政治修明,經濟發達,建設起一個現代的國家?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卻得不到甚麼好的效果,國家至今還是貧弱衰敗,要受人家的欺侮壓迫?就是由於我們中國從前辦教育的人,沒有從根本上注意教育的要旨,或是注意到了而不能按照要旨去做,所以教育不能發生功效。最多只能有表面的發展,而少實質的進步。

「我所謂教育的要旨是甚麼呢?就是要普遍的增進一般國民『德,智,體,群』四育。一個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昌盛,完全根源於國民的道德之高尚,智識之優良,體魄之強健和群性之發揚。現在我們中國一般國民的精神道德之墮落,智識程度之低下,體魄之衰弱,社會之散漫,無一不是我們國家民族的主要病根。這些主要的病根不除,決不能轉弱為強救亡復興!」



蔣介石全身軍裝禮服標準像,攝於1940年。(公有領域)

蔣介石指出,抗日之關鍵是精神和道德:「所謂戰事,不是純粹物質力量的戰爭,除物質力量以外,還有一種最根本的精神的力量。物質力量須以精神力量為基礎,然後可以充分的發揮,所以精神的力量常能克服物質力量,而獲得最後之勝利。我們中國現在經濟和科學落後,一切物質力量,一時雖來不及充實,而精神則為我們人人所固有。所謂精神,就是講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生於民族的固有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只要我們全國國民能夠恢復民族固有的道德,發揮民族固有的精神,團結一致,共同奮鬥,一定可以戰勝敵人優勢的物質力量。」(《政府與人民共同救國之要道》,一九三六)

二、武士道之源

倭國—日本

日本古稱倭國,民風淳樸。秦始皇遣徐福東渡蓬萊,給日本帶去了中華文化。隋唐時期,日本送大批留學生來華,全面吸收中華文明。貞觀四年(六百三十年)起,日本即向唐朝派遣使者(即遣唐使)。這些遣唐使把大唐神傳文化及各種不同制律、民俗、建築、服飾等帶回日本。「唐太宗以其國所居,為依日所出之東海,故賜其國名為日本,意謂日之本也。」

貞觀二十年(六百四十六年)日本「大化改新」。日皇孝德宣布模仿中國建立年號為「大化」。大化改新後,日皇也正式採納昔日太宗所賜國名,改為「日本」。

唐高宗時,日本進犯中國藩屬新羅,引發戰爭,唐朝獲勝。歷代千古英雄人物也眷顧周邊民族,包括日本民族。神州舞台朝代變更中,大唐文化則紮根留在日本。元朝曾兩次進攻日本,均因為風暴而鎩羽而歸。日本人將其稱為「神風」,意為從神居住之處吹來的威力強大的風暴。因元朝不得涉足,大唐文化才得以保留在日本。

日本以儒教中的武士道立國,從南宋開始武士執政,共經歷了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三個幕府(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征時將軍的府署)歷史時期,始於一一八五年源平合戰結束,終於一八六七年明治維新,共六百八十二年,奠定了日本長期武人執政的歷史。



日本武士與櫻花(公有領域)

「源賴朝創立鐮倉幕府(南宋光宗紹熙年間),率部下武士,崇尚儒道,統治天下,政尚簡易,禮崇儉約,對於武士道之教育,特別注重。源賴朝以武家出身,極端注意武士之精神。其所謂武士之精神者,如盡忠孝,守信,慎獨,內明為人之道,外修武功等,武士以民之師表自命,所謂『為花當為櫻花,為人當為武士也』。武士在家庭所受之教育,尤為嚴格,守『死在刀劍裡,視死如歸,敵人武器刺及面部,為武士之大恥辱』等格言。此種武士道教育,影響於當時日本士風至巨,而武士尊重之信條,逐漸為一般人共同遵守之德目。此外敬神拜佛思想,亦為武士道之重要部分。日本以神威佛力與武運相提並論,不拘出征臨陣,均須禱告,此風傳至今日。」(蔣介石,《中國的立國精神》,一九三二)

自從元、清兩朝天人入主中原後,日本朝野出現「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之說,認為日本才是真正中華文化的繼承人,自稱中國,而視華夏為蠻夷,稱華人為「清國奴」、「支那人」等等。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靈魂,這一點蔣介石最清楚,他說:「『武士道』的歷史,雖然是在我們宋代即日本源賴朝的時候就有的,但是到了德川幕府之後,明治維新的時候,卻格外的興盛風行;他們是拿了武士道來提倡日本的民族精神,造成了他們的『大和魂』。日本的民族靈魂,所以武士道就是他們國家民族的真精神。

「總理常常引用孫子『攻心為上』一句話的意思,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攻敵國,一定要先攻他的心,僅是得到他的城池,捕獲他的俘虜,都沒有用。無論那一個學生都要記住這句『攻心為上』的格言,尤其要知道日本侵略中國的精神在甚麼地方?這是比研究甚麼戰術兵器都重要! 」

「簡單說,日本人之士道,就是中國的儒教兩個字,士就是講儒,道就是講教,士道就是一個儒教。武士道乃是儒教中殘餘的東西。」「儒道本來是整個的我們中國王道的民族精神,卻被日本人片斷的拿去做他們的霸道的民族精神。」「武士道的精神僅在於勇,最多帶上一點智。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勇的解說,有義禮之勇,與血氣之勇之別。而於我們中國智仁勇三個字中最緊要的仁字,日本卻絕對沒有;他不講信義、仁愛、和平,完全衹講侵略、強暴。」

「武士道的道理,不過是這樣的一個東西,沒有甚麼稀奇;也不是他們日本固有的寶貝,而是中國舊貨被他們偷去,成了他們的民族精神,居然敢用來侵略我們中國;而我們中國自己固有的東西,反自己來拋棄不要,給人家偷去,讓人家用他來壓迫我們,你看可慘不可慘!可恥不可恥!」(《中國的立國精神》,一九三二年)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