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蔣介石(4) 追隨國父

Facebook

三、追隨國父

 

一九一二年,蔣介石避禍日本,創立了《軍聲》月刊,撰寫發表了六篇論文,對中國和世界的軍事、政治、經濟、領土、外交等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

他預言:「二十世紀以後,太平洋沿岸將成為各國馳騁角逐之場。」「萬國競爭之焦點者,獨我中華土地耳。」他指出,滿清無能,造成「天險門戶,均讓人據,割地輸幣求和之議,習為故常。將帥無能,英雄短氣。黃帝以來,四千餘年文明之裔胄,均降為碧眼黃髭之奴隸,痛何如之!」他提出,民族統一要有強大的軍隊。」(《〈軍聲〉發刊詞》,1912)

他分析了中國各省都督獨攬軍政大權的危害,主張中央集權,統領軍隊:「倘正式大總統果有革命之精神與民主之思想,則吾必以其為具華盛頓之懷抱,而用拿破侖之手段,以建造共和民國之模範。」「非破除省界,集權中央,不足以固共和,非改設管區,統一軍政,尤不足以導共和,故中央集權之要鍵,關於軍政統一問題為尤切耳。不然則軍政紛亂,漫無收束,而財政人口物資之流弊,更不知伊于胡底也。」(《軍政統一問題》,1912)

蔣介石的視野不局限在國內。在《巴爾幹戰局影響於中國與列國之外交》一文中,他對地處歐亞交匯的巴爾幹半島的複雜局勢,作出詳細的分析,並聯繫沙俄對蒙古的野心,對國人提出警告。在《蒙藏問題之根本解決》一文中,他對俄、英、日三國分離蒙古、西藏、滿州的企圖,提出詳細對策,力保領土完整。這些論文表現出蔣介石廣博的知識、宏大的氣度、寬闊的眼界,令人難以想像是出自一位二十四五歲的青年軍人。

一九一二年冬,蔣介石回國。此時臨時大總統已歸袁世凱,國府從南京遷到了北京。一九一三年三月,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遇刺身亡,孫中山遂發動二次革命,武裝反袁世凱。蔣介石響應,在上海進攻江南製造局未克,失敗後再赴日本。翌年一月,袁氏解散國會,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一九一四年六月,蔣介石在日本加入孫中山組建的中華革命黨,後多次往返中日,策劃反袁,遭通緝。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五年,蔣介石三次去日本,並與孫中山頻繁會面。

一九一六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後去世,黎元洪繼任總統,《臨時約法》和國會得以短暫恢復。一九一七年張勳復辟失敗,段祺瑞掌權後再度解散國會,再廢《臨時約法》,聯合馮國璋、張作霖,復行軍閥專制。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公有領域)

一九一七年,孫中山維護《臨時約法》,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任大元帥,策劃護法戰爭,興師北伐。護法軍由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粵系陳炯明的軍隊為主體。蔣介石向孫中山提交了《對北軍作戰計劃書》,詳細分析了北軍實力:「北方政府所轄之軍隊,約在三十萬以上,然實際上可為其動員者,即以馮、段二派勢力合計,則其數亦不過六萬。」「北軍雖眾,而為段氏冒死南犯者甚鮮。」他提出作戰計劃:「吾軍以長江沿岸為主作戰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擊破敵軍長江一帶之勢力,再圖直搗北京。」蔣介石的計劃得到孫中山首肯。



1918年,蔣介石任第二支隊司令時之標準戎裝像。(公有領域)

蔣介石在粵軍中多次任軍職,顯露其超群的軍事才幹。陳炯明對蔣介石極為器重,曾寫信給蔣介石說:「粵軍可百敗而不可無兄一人。」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蔣介石才高八斗,在舊軍人組成的粵軍中,難免遭人妒忌排擠。但他從不棧戀職位,六年間,竟辭職十二回之多,但每次都很快被召回調任新職。蔣介石逐漸成為孫中山最信賴的軍事助手。一九二零年,孫中山助手朱執信戰死,孫中山致電蔣介石:「執信忽然殂逝,使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而又過之。」可見孫中山對蔣介石的軍事才幹高度重視。

一九二一年蔣母去世,孝子蔣介石悲痛欲絕。孫中山親自寫祭文曰:「文與郎君介石遊十餘年,共歷艱險,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驂之靳,朝夕未嘗離失。」「以全其昂昂千里之資,雖夷險不測,成敗無定,而守經達變,如江河之自適,山嶽之不移。」「及遇介石,識其根器之深、毓育之靈,乃知古之或不如今。」孫中山借悼念蔣母,以肺腑之言讚揚蔣介石,凸顯對這位心腹愛將的倚重。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非常大總統孫中山的粵軍司令陳炯明叛變,攻擊大總統府。孫中山登永豐艦避禍。十八日,孫中山致電蔣介石:「事緊急,盼速來。」二十九日,蔣介石從浙江趕回廣州,登上永豐艦。孫中山大喜:「蔣君一人來此,不啻增加二萬援軍。」當聽說蔣介石登上永豐艦後,陳炯明很緊張,說蔣介石在孫先生身邊,必定出許多鬼主意。蔣介石不顧個人安危,與領袖朝夕相處四十二天,保證了孫中山的安全,扭轉了危險的局面。事後,蔣介石寫下《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孫中山作序:「陳逆之變,介石赴難來粵,入艦日侍余側;而籌策多中,樂與余及海軍將士共生死。」高度評價蔣介石與自己朝夕相隨,休戚與共的品行。



蔣介石攝於1920年代。(公有領域)

一九二一年,蘇聯代表馬林在桂林問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基礎是甚麼?孫答:「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據在場的蔣介石回憶,馬林不解,再問,孫中山依然如是回答。蔣介石說:「實則總理當時的意思就是說:三民主義是以我國固有的『天下為公』的倫理思想與政治思想做基礎的。」(《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和本質》)

身為擔負創世主天下重任的英雄人物,繼孫中山未竟之業,蔣介石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繼承中華道統,實現三民主義。在孫中山眼中,青年軍官蔣介石「勇敢、誠篤、知兵事」(孫中山語),具備了民族領袖的全部素質。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