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1月29日訊】人的一生,恩恩怨怨紛爭不斷,誰要惹了誰都不會輕易饒了對方,更不要說自己佔理的時候了。而古人卻有原諒他人的胸懷和度量。《婁東人述》有一個很平常的故事,但見古人做人的修養。
太倉詞林王憲尹,名吉武。康熙壬子秋天,王憲尹金榜題名,夜裡從遠路回來,將近村門,忽然遇到一個醉酒的顛子,抓住他問道:「你是什麼人?」拿起刀來就要殺他。
王嚴肅地說:「我是王某,是新科考取的人。」這個人說:「我正要殺新科王某。」便瘋狂地向他撲來。幸虧鄰里人飛奔救護,才得逃脫。王回家後,沒有與家人說起這件事。
第二天,醉漢醒來,想起昨夜的事,非常恐懼,認為事情一定會被告到官府,繩之以法。急忙同鄰里數人,登門請罪。
王先生關閉大門,不予接見,好像昨天晚上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這些人不理解是什麼意思,迷惑不解地退回去了。
《安士全書》評論,有道德的人一定懂得寬容,這源於他的涵養。有福氣的人一定能夠忍耐,因為他的度量。一個人少年得志,忽然遇到暴徒的攻擊,不僅不與他計較,還不使家人知道,這就不僅是遠避惡人的事了,而是以平常心待「仇」人的很高境界了。
責任編輯: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