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潤 振衰起敝,正體字難習乎?

Facebook

源自二十年代,中蘇兩國人員曾謀劃於中國文字拉丁化,繼而大片遵照指示變革而成的文字被推出以應轉換期的使用,依當時計議,中國字終歸是要被摒棄了的,無怪乎,這些文字其造型與內涵,是如此的草率馬虎、空洞貧瘠、又張冠李戴、指鹿為馬、一字多義,荒誕且混淆。相較於歷史長河裡文人百姓們書寫的行草書和一些錯別字,其意義可大不相同。然而拉丁化卻半道而廢,傷殘變異的文字隨即霸道地被延用了下來,真不合邏輯!它們做為傳承文字和傳媒,豈不貽笑大方和誤人子弟?如今又遠播重洋,衝激了我們原有的平和神聖宏偉的中文世界氛圍。 難道不論中外人士的後代都應學習和使用如此缺失的文字?

屬於中華民族的國土不能割裂,而土地上使用的文字卻是紛雜的,人民間的感情能和諧嗎?簡化字能勝出兩千年來穩定成熟的正體字?屬於我中華民族的珍貴的文化遺產能從我們手心滑溜掉?

人多勢眾的大陸,在文字上遠離正道久矣!我們如何板正這強大的逆流,如何為這極端渾沌困擾的正簡字亂象解套,以維繫住優秀正體楷書文字的命脈?如何以利我同胞們抓緊學習傳統漢字?

大家可仍記得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民生狀況?如今眼見經濟急起直追而躍升,百姓們是如何重享了正常安逸的生活?是出於何等的反悟與勇氣改弦易轍而來?文字的復興亦然,需要相當的澈悟與魄力,物質生活的供應要求多多多,而心智精神層面的提升為何要求少少少的呢?有謂「字如其人」,而文字不也章顯著我中華民族的 精、氣、神?民族魂?民族的標誌?

歷經年歲久遠千錘百煉的正體字,如許慎《說文解字》敘曰:「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賾,(賾音同則,乃極深奧微妙的道理)而不可亂也。」

正體字堪稱精品,字體字義自然豐盈,細活做工,分工細緻,是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遭猛烈轟炸,樓房後經修復,然而與左右相鄰的原有建築,看來是相當的不協調,遣憾之至!我們現在的文字不也像是被炸彈洗禮過,形象參差不齊。文字之修復,為了整體的莊嚴與和諧感,散發出同等奧祕與深意的水平與一致的成熟度,該亮出我們原先既有的悠久璀璨,以全盤恢復正體字為智舉。展示正體字於書籍、學校用書作業、正式場合、傳媒、標語、招牌等等的,我們過去不就是成長於如此的大環境裡,周遭文字是何等的莊嚴肅穆優美正派。可不能再磨蹭著筆劃的增減於現今簡化字的架構上。書寫依您的喜好和修養,有歷代廣泛的書法寶藏可法可依循的。

文字的學習,其實祇消多寫、多看。記憶如同刻劃的軌跡,刻劃的次數越多,自然印象就深刻了,問題是在於學習機會的有無。打好根基宜從幼童做起,兒童特喜畫畫,想象力豐富,記憶力強,文字學來不難。鄭重建議中國,早早醒悟,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按部就班地施教於民,學童到了小學二年級,書寫就較易掌握,四年級時,正體字的程度就相當不錯的了。不諳正體字,天資被糟蹋了,倍覺惋惜。

兩千多個簡化字、簡訛字看來真有望洋興嘆之感,已有書寫中國字基本技法的百姓們,如何能快馬加鞭地熟習常用的正體字?中國人聰頴和耐力卓越,一定能很快勝仼的,做為個真正的龍的傳人。

茲將常用字,從文字對應表、書籍、電視上逐一摘錄下來,儘量地印入了您的眼簾,分為十三個段次。一天若學習一段,不熟悉的字,寫上個十遍不到一分鐘,每段費時不到一個鐘頭,或許三十至四十分鐘,半個月下來,文字的水平,勢必能廣讀正體字的書籍、電視視頻、傳媒、碑刻等等的。括號內為正體字,相對應括弧外的簡化字。有些字是沒有相對應的簡化字的,放於每段之末端。有些是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意義不同的正體字,有造辭加以區分。(這十三個段次,由五張照片組成,可點按文字部分,清晰字跡的照片可顯現。)

作者提供,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