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之後,可以肯定不會再有另外一屆更土豪的奧運會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不具備那樣舉全國之力、不計成本的體制基礎。另一個小國倒是具備體制基礎,然而卻沒有那個力量,即使把兩千多萬根褲腰帶都勒成麻桿。
巴西在捉襟見肘的預算之下,仍然辦出了一個簡單、熱烈、極富民族特色的開幕盛典,彌補了籌備期間的種種麻煩和遺憾,獲得世界普遍讚譽,成為「花小錢辦大事」的典範。
可見困窘並不會成為世界的笑柄,愚蠢才會。
奧運會是挑戰人類極限的舞台,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運動員,都會為獲得任何一枚獎牌而笑逐顏開,無論金銀銅顏色如何,其實差別不大,都證明他們進入了人類速度與激情的第一梯隊,都非常棒。
然而昨日,我國游泳名將孫楊僅以0.13秒之差獲得銀牌之後,竟面對全球記者失聲痛哭,半天緩不過勁來,同胞女記者不得不拋開採訪任務,臨時擔綱起了撫慰角色……有網友揶揄說:沒帶媽媽來么?
悲從中來也是有基礎的,先看看國內媒體的新聞標題——惜敗、遺憾、痛失金牌、屈居亞軍、無緣衛冕……估計看完這些報道,孫楊還得再哭一次。
孫楊賽後痛哭直言「感覺到壓力」——顯然,壓力是大賽的死敵。人類的極限面前,所有進入決賽的隊員實力都非常接近,可謂差之毫厘,一點點的發揮失常就會改寫座次,然而越在乎它,便越容易失之交臂。
不幸緊跟「無緣衛冕」之後,媒體打出的第二個標題便是:「1500米自由泳仍有機會創造歷史」——然而這哭哭啼啼的小鮮肉能否擔當起「創造歷史」的重任?再看到如此報道,恐怕後面1500米比賽時壓力會更大。
而孫楊的壓力,顯然不是只有自己給的。
國外的田壇、泳壇常青樹屢見不鮮,常常橫掃好幾屆奧運會,在我國則比較稀有。劉翔也曾創造歷史,然而在4年之後就未能再次創造,8年之後徹底轉型為「演員」……國人的期冀越大,運動員的巔峰時刻反而越難延續。
與那些注重技巧和謀略的小球類項目不同,田徑和游泳都是比拼爆發力的運動,相對簡單直接地挑戰人體極限,因而受壓力等額外因素影響也更大,沒有第二次調整情緒的機會。那些「常青樹」往往都有一顆大心臟,始終樂觀面對比賽,始終坦然面對結果,不承擔更多壓力,也不輸出更多沮喪,雖然都曾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但是不會因此而丟失自信樂觀,這是實力之外最重要的法寶。似乎能幹出「敗了就哭」這樣的事來,註定很難成為常青樹。
但是,壓力問題,不是孫楊想不承擔就沒有的。體育方面我們仍在延續舉國體制,也就無法繞開舉國的壓力。什麼時候頂尖運動員都像李娜那樣自由職業了,普通運動員都像國外那樣業餘訓練了,這種干擾才能排除。而我們的運動員,從小學、體校。省隊、國家隊層層選拔,一生的目標就是「為國爭光」,獲得金牌則民族英雄、豪宅美女,丟了金牌則流落街頭賣藝……壓力不大才怪。
在這種體制下,運動員無法獲得自由競技的快樂,也無法抵達真正的體育精神,更難以對國民體育素質有什麼整體的提升,青年們都只能在鍵盤上「為國爭光」而已。而很多國家的青少年,正在政府提供的普惠體育設施之上,沉迷於自己的籃球、足球、滑板……菲魚有沒有再獲得冠軍,不算什麼大事。在一個人人都是「運動員」的國度,也就沒有那麼多「觀眾」和「裁判」對著奧運會屏幕要死要活,壓力自然散於無形。
我們的青少年,被選中就早早進體校拔苗助長,不是那塊料就趁早去讀書,想業餘玩個運動貴得要死,城市裡面寸土寸金,沒有一塊免費的球場……大家只能在那些8歲選拔、一路重金砸出來的運動員身上寄託體育夢想,不悲哀嗎?
只有把奧運金牌看淡,只有讓全民享受體育,只有把經費普惠國民,而不是圈養少數畸形的運動員,這樣的怪圈才能扭轉。
連運動員都無法盡情享受體育,反而成天患得患失,勝了忘形,敗了痛哭……這個國家誰能享受體育?
公眾不再腦殘,也不再會為什麼「激動的淚水、失敗的痛哭」而牽肝動肺,公眾已經現出了厭惡。靠這一兩個無法代表大眾的運動員「為國爭光」,是虛幻的,看到他們在對手之前先被壓力擊垮,是悲哀的。我們不要再為虛榮買單,也不要再為虛榮無法延續而哭泣。
紙上建築出品
2016年8月8日
──轉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