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群儒
劉備為曹軍敗於長阪,退守夏口,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上下主降之風日盛。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隻身隨魯肅過江,遭到東吳一班名士的詰難。諸葛亮神態自若,以超人的膽識與之展開舌戰,辯才滔滔,令東吳一班名士折服,最終說服了孫權,形成孫劉聯盟的局面。
與諸葛亮進行舌戰的是東吳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名士,有二十餘人,個個峨冠博帶,整衣端坐。諸葛亮與他們逐一相見,各問姓名。
張昭等見諸葛亮丰神飄灑,氣宇軒昂,料想一定是來遊說的,於是首先向諸葛亮發問。
張昭問,聽說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之時,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諸葛亮回答說,是這樣的,這不過是我平生一個小小的比喻罷了。
張昭問,聽說劉豫州(劉備)三顧草廬,才有幸得到先生襄助,還說有了先生感覺如魚得水,但是,他現在連自己駐紮的荊州也被曹操奪去了,不知你們今後有甚麼打算?
諸葛亮回答道,在我看來,奪取荊襄之地易如反掌,只不過劉豫州是躬行仁義的明主,不忍心奪取劉表的屬地。劉琮年幼,聽信佞言,暗自投降,這才使曹操得勢。不久前我主劉豫州屯兵江夏,那是出於更好的謀劃,不是等閒之人可以知道的。
張昭問,如此說來,先生自比管仲和樂毅,好像有點言行不一。我們都知道,管仲幫助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扶助弱小的燕國奪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這兩個人都具有濟世理國的才能。先生自比管、樂,也應該為天下老百姓除害,剿滅亂賊。可實際上,劉豫州沒得到先生之前,還能夠打些勝仗,占據一些城池;現在得到先生卻被曹操打得丟盔棄甲,到處逃亡,一路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為甚麼劉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而不如得到先生之前呢?管仲、樂毅是這樣的嗎?
諸葛亮啞然而笑,回答說,我的主公劉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敗仗,暫時投靠了劉表。當時他的軍隊還不到一千人,將領只有關羽、張飛和趙雲。劉豫州所占據的新野只是一個小縣城,人少,糧食更少。劉豫州不過是暫時藉以容身,不會真的以新野這個小地方來稱霸一方。即使如此,我們憑藉著裝備不精、軍糧短缺的軍隊,用計火燒博望、火燒新野,打敗百萬曹軍的前鋒部隊,夏侯惇、曹仁嚇得心驚膽裂。想必管仲、樂毅的用兵可能也不過如此吧。而寡不敵眾、一時勝敗都是兵家常事。先前漢高祖屢次被項羽打敗,最後垓下一戰徹底擊敗項羽,這是韓信這樣真正有謀略的英雄輔佐的結果。不像一些夸夸其談的人坐在家裡談天說地,無人能比,但是真正臨機應變在戰場上出謀劃策,卻一點辦法都想不出來。這才是讓天下人覺得太好笑呢。
張昭無言以對。
後邊上場的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等皆在諸葛亮的對答如流中啞口無言,面帶羞慚和愧色。
當張溫、駱統也想上前與孔明辯論時,武將黃蓋忽然走進來大聲說:「孔明是當世奇才,你們卻百般刁難他,這不是敬客之禮。曹操大兵臨境,不思退敵之策,卻在這裡論辯鬥嘴,這有意義嗎?」
黃蓋於是請諸葛面見孫權,辨析局勢,陳說與劉備結盟的利害關係。
草船借箭
赤壁之戰流傳最廣的佳話,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在正史中沒有記載,羅貫中《三國演義》有生動描述,中國民間也以戲劇形式廣為傳唱。楊靜亭所著、刊於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都門紀略》記載的京城黃皮班、梆子班擅長表演的節目單中,就有〈草船借箭〉等三國曲目。
草船借箭的故事起因是周瑜談論與曹兵水路交戰,弓箭是最好的攻防武器。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需要十萬枝箭才夠用。戰事緊急,必須在較短時間內造出十萬枝箭。當時吳國工匠的能力,至少要十天時間才能造出這麼多箭。
周瑜知道諸葛亮智慧超群,向他請教怎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造出十萬枝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就可以了。
周瑜聽了大吃一驚,以為諸葛亮說大話。但是諸葛亮不慌不忙,還簽下軍令狀,如果到時交不出這麼多箭,軍法從事。
諸葛亮造箭,不找工匠,卻要吳國大臣魯肅準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準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枝箭,可是第一天並沒見到他有甚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枝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
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幹甚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去取?」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於是諸葛亮命令用長繩把二十隻小船連接在一起,向曹軍營地進發。
當天夜裏,大霧漫天,諸葛亮命令船隊快速前進。船隊接近曹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
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餘士兵,萬一曹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保證曹操不敢在大霧中出兵,我們只管在船裡喝酒好了。」
聽到江上擂鼓吶喊聲,曹操召集大將商議對策。因為長江上濃霧瀰漫,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曹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
一時間,箭像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於是,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一側面向曹軍,很快也扎滿了箭。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諸葛亮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開始漸漸散去,等曹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諸葛亮的船隊已經去遠了。
諸葛亮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枝箭。
周瑜對諸葛亮十分敬佩,魯肅更是稱讚說:「先生真是神了!如何知道今日會有大霧彌江呢?」
諸葛亮答道:「作為將帥,不通曉天文地理,不知奇門,不懂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那是庸才。」
諸葛亮精通天象,知道當天長江水面將有大霧,巧借大霧掩護,故意驚動曹兵,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十萬枝箭。
借東風
最能表現諸葛亮智慧和才學的還是借東風的故事。
據史書《江表傳》記載,東吳軍隊火攻曹軍的時候,的確是「東南風急」。宋元以來,民間盛傳諸葛亮祭風的情節,元雜劇也有王仲文所寫的《七星壇諸葛祭風》,可見諸葛亮借東風的事跡儘管不見正史記載,卻在民間廣為傳頌。
借東風的故事是說,周瑜定下火攻曹軍的計策之後,猛然想起冬季盛行西北風,極少吹東南風,不覺心煩意亂,稱病臥床。
魯肅請孔明給周瑜診病,孔明在紙上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此語說中周瑜心事,周瑜不得不在心中暗讚諸葛亮是神人,於是請諸葛亮想辦法。
孔明道:「亮雖不才,曾遇到奇異之人傳授與我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可在南屏山上建一座平台,叫作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舉旗旛圍繞。我在台上做法,借三天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怎麼樣?」
周瑜道:「不必三天三夜,只一夜大事可成。交戰形勢迫在眉睫,請萬萬不要遲誤。」
孔明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停,如何?」
周瑜大喜,一下坐起身來,立即使五百名精壯軍士,到南屏山去築壇,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
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赤足披髮來到壇前,吩咐守壇將士:「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隨口亂講話。不許大驚小怪。違令者,斬!」眾人領命。孔明緩步登壇,看好方位,在爐中燒香,在盂盆內灌水,仰天暗祝。孔明一天上壇下壇三次,卻不見東南風起。
周瑜等人都在中軍帳內等待東南風。黃蓋等已準備火船二十隻,曹營中有周瑜派出的內應甘寧等纏住其水軍督將在寨中每日飲酒,不放一個人到岸上去哨探,四周全是東吳兵馬,圍得水洩不通,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只等帳上號令。
這天晚上,天色晴朗,微風不動。周瑜對魯肅道:「孔明之言實在荒謬。隆冬季節,哪來的東南風?」
魯肅說:「我想孔明並非謬言。」
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起,旌旗飄動。周瑜出帳看時,只見旗角竟真的飄向了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作。
周瑜驚歎道:「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神機妙算,人不如也。」(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