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4月01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報導)近年來,素食之風吹起。很多人以為食素必定能使身體更健康,因而加入了素食行列。不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長期吃素,會導致體內基因出現突變,從而增加患心臟病及癌症的風險。
吃素食是飲食習慣的一種,主要進食蔬果及穀物類食物而戒絕肉食。素食的好處是食品中含豐富的膳食纖維,進食後容易產生飽足的感覺,繼而可以控制食量,幫助保持適中體重。
據《Telegraph》報導,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人員近來公佈了一項有關素食的最新研究結果。該項研究將數百名印度傳統素食者的基因與喜歡吃肉的美國人作對比,結果發現幾代都吃素的人,他們體內的FADS2基因容易出現一種「rs66698963」的突變,以便讓身體更易吸收蔬菜內的脂肪酸。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膳食中含有大量植物油,如葵花籽油,這種突變基因會讓脂肪酸加速變成一種叫「花生四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增加罹癌與心臟病風險。
此外,變異的基因還會阻礙身體製造可降低心臟病風險的Omega-3脂肪酸。
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分子生物學與演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
此項研究之前,已有研究發現,素食者罹患腸癌的風險比肉食者高近4成。在最新的研究報告出爐前,這樣的結果一直讓醫師不解,尤其是大家早就知道紅肉會增加癌症風險。
去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香腸等加工肉類列為最高風險的「1類致癌物」,與香煙、石棉及砒霜同級;每天進食50克,患大腸癌的風險即增加近五分之一。而新鮮紅肉包括牛肉、豬肉也被列為次一級的致癌物。
有人認為,現在新的研究結果出來,如何平衡飲食還得看自己囉!
責任編輯:韋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