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牧野之戰 3千年前戰爭啟示

Facebook

【新唐人2016年01月26日訊】這個週二是歷史研究者認為的牧野之戰發生的日子。這場戰略決戰終止了殷商王朝600年的統治,確立了周王朝800年的天下,為西周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而其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歷史研究估計,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57年。當時商君子受窮兵黷武,不敬神明,聽信妲己讒言,設置炮烙酷刑。周國雖是小邦,但「重人事,修道德,實行仁愛,使天下歸心,萬民附焉」。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輔佐下,趁商軍主力遠征東夷,率兵直搗商都朝歌,史稱「武王伐紂」。

武王作戰前曾誓師,史稱「牧誓」。其中提到商王一味聽信寵後之言,拋棄對祖先的祭祀,不任用同宗,卻信任、提拔各地逃犯,致使他們殘虐百姓、為非作歹。(用原文出字幕:「⋯⋯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姦宄於商邑。⋯⋯」)

商軍兵力遠勝周軍,但因徵調的大批奴隸陣前倒戈,導致商軍土崩瓦解。子受逃回朝歌登鹿臺自焚,被謚為「帝辛」或「紂王」。後人根據此戰寫成小說《封神演義》,還拍成影視作品。

從歷史記載看,周滅商靠的是道德,重視道德才能得到天命。正如《尚書》所說:「天命靡常,唯德是從。」《說文解字》稱「德」字「從心從直」,與儒家內聖外王的概念相符。對個人而言,修德關乎心性修養、安身立命;對國家社稷來講,修德能教化天下、治國安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