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03日訊】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報告,2014年,在德國,每一萬名員工,就配有292個機器人,機器人密度位居世界第三。不過德國工業4.0的腳步沒有就此停歇,德國的智慧製造還在持續擴張。
上漆、運送、組裝,長長的汽車生產線幾乎看不到人。這是德國的工業4.0,機器產品互相溝通,大量生產的同時又可以精準的個人化。
Siemens影片:「每一個瓶子都有RFID晶片,儲存特定的說明資料,說它要怎麼處理,哪一種液體,哪一種蓋子,還有哪一種標籤。」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報告,2014年,在德國,每一萬名員工,就配有292個機器人,機器人密度位居世界第三。
不過德國工業4.0的腳步沒有就此停歇,2014年,德國購買的機器人數量比2013年增加了10%,達到20100個單位,是全球第五大。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預計,到了2025年,德國勞動力成本可以降低21%。
Bosch專案經理Andreas Müller:「在工業4.0的競賽當中,人們會發現新的任務,人們需要創造機器的規則,它們才有辦法在一開始就進行溝通,這將會是一個很高要求的任務,我們仍然會需要有員工去進行那項複雜的任務,這是機器做不到的。」
面對全球製造業發展變革,製造業如何創新體系、分工重組,已經是大勢所趨。德國,正在通過產學研的結合,以工業4.0機器人製造,為整個德國工業的未來,保駕護航。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祺翎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