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搭橋後人渡河 對兩岸和解非常樂觀

Facebook

【新唐人2015年11月07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近日,外界都在關注台海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會談。在習、馬會面之前,馬英九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他對這次會面的立場和看法。

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守台灣以來,中國分裂成了兩個彼此敵對的政權:在大陸的共產黨政權和在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此後的六十多年裡,兩岸關係從高度緊張狀態,到逐漸解凍,民間經濟交流也日趨頻繁。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上台執政後,進一步開放加大與大陸的經貿合作。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身為台灣現任總統的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於11月6日在新加坡會面,其背後豐富的政治意涵,立即吸引了輿論界的高度關注。

在習馬會之前,馬英九在參加「處於變遷時期的亞太」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Pacific in Transition)時,談及他對這次與習近平的會面的立場與看法。

馬英九表示,他對《最後的一課》文章非常感興趣,當時法文不讓說了讓說德文,造成了民族的隔閡,但是二戰以後雙方領導人都意識到了要相互交流,尤其是加強青年人之間的交流。「看到了法國和德國為了加強歐盟共同接受了歐元,既然法德都能和解,對大陸和兩岸關係和解也應該非常樂觀。」

11月5日馬英九在總統府召開的記者會,解釋了「習馬會」的相關安排。現場有記者提問:新的台灣領導人上任後,兩岸互信能否延續?馬英九回答稱,他無法預測下任總統,但是,「我能做的就是任期內把這個橋搭好,無論誰當選,都可以很快上橋渡河。」

曾經擔任國民黨立法委員、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蘇起,日前也特意對媒體分析稱,馬英九積極推動這次會面的動機「有可能只是為了維持當選7年來打造的兩岸現狀,並將兩岸關係緩和、掀起海峽新篇章,留作自己歷史地位和政治遺產的重要部分。」

蘇起認為,是對兩岸現狀改變的憂慮、維持海峽兩岸現狀的願望,以及避免中美更多衝突的意願,促使習近平同意舉行這一歷史性會晤。

與此同時,台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前就習馬會表態稱,若自己順利當選台灣總統,任內將不排除與習近平會面。不過她也強調,兩岸互動有三大原則必須遵守,即對等尊嚴、公開透明、不涉及政治。

蔡英文強調,現階段兩岸領導人互動政治敏感度非常高,必須要符合台灣民主的程序,資訊需透明化,還有國會的監督,若沒有以上完整的建構,那這座橋樑就不會穩固。

對台海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的這次會談,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拉塞爾11月4日也曾公開表示,這個會談符合美國一貫鼓勵兩岸對話、降低緊張的方向,不過他不知道這場會面對台灣選舉有何影響,美國會關注這場會談是否延續兩岸近年來緊張關係減緩的勢頭。

知名時事評論人士夏小強日前撰文分析說,這次習近平與馬英九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會面,首先隱隱釋放出習近平維護中華主權的信號。其次,習馬會的破冰之舉,是習近平當局外交破局的信號,習近平此舉打破此前中共以鬥爭為主的對台外交政策,正在改變著中國的外交格局,同時也為未來海峽兩岸局勢的良性發展帶來了巨大想像空間。

他在文章中寫道:「以台灣和台灣海峽的重要戰略位置,兩岸關係的變局一旦發生,就會改變亞太地區國際戰略的布局,美國對亞太地區和台灣的影響力也將大變,預示著這是世界格局發生巨變的前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