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更多的需要用欣賞鼓勵的態度,同時,一定的批評也是必要的,但批評要分清情況,要掌握一些原則。美國心理醫學博士馬文•西爾沃曼提醒父母,在五種情況下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批評。這五種情況分別是:1、當孩子同你討論某種個人問題的時候(批評會導致孩子不再說出心裡話,他本來打算告訴你的)
2、當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動而又沒有說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可能另有原因,先耐心聽孩子說完)
3、當孩子為某件事而興高采烈的時候(向熱情潑冷水的事兒絕對不要干,你要做的就是創造條件幫助孩子成功。即使你覺得不靠譜,也要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下結論)
4、當孩子需要人幫助他作出決定的時候(他在向你求助,需要的是幫助,不是批評)
5、不要在飯桌上批評孩子(中國有超過50%的孩子在餐桌上挨過父母的批評,這會導致厭食、家庭氛圍變差,以及孩子胃疼)
批評的基本原則:態度和內容一樣重要
父母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不要說孩子笨、因此不愛他、藐視他了這樣的話語,或即使不說,也有相關的表情舉動。這樣指出缺點,會十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不是認為自己全能,而是能在客觀了解自己的缺點後,還是接納和愛自己。
因此,在任何時候批評孩子時,你的態度和內容一樣重要,要遵循批評三原則:
1、事情做錯了,改正就好。
2、你是個好孩子,永遠都是。
3、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