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金線河的今昔

Facebook

山東省平邑縣卞橋鎮蔣家莊村是中國幾十萬個村莊中的一個尋常村莊,村子的東面有一條小河,叫金線河。像許多類似的小河一樣,金線河原本默默無聞不為人知,就因為這個村出了個叫蔣高明的中國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最近把它寫進了一篇叫《千瘡百孔的中國農村》的調查報告,許多人得以知道了它的故事。

蔣高明在文章裡告訴我們,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沿金線河十幾個村莊的村民就靠這條小河生活,無論是地表水還是地面水都能喝,不需要進行水處理。這條河至今也是臨沂市以及沿線城市的水源地,但需要進行各種水處理措施。

過去村裡還沒有空調的時候,這條河就是天然的避暑地。在炎熱的夏季,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就是用這條河去除身上的熱氣,男人在上河洗澡;女人在下河洗澡,但男人的權利是白天和黑夜都能洗,而女人只有在晚上才洗。

村裡人對這條小河有著很多的回憶:

河裡有很多的魚,夏天發洪水時可以在淺灘上抓到幾十斤重的大鯉魚,魚是從上游水庫裡跑出來的,水流平緩時也能看到一些魚兒在淺淺的水底下靜靜地呆著。有一種魚,村裡人叫它「沙裡趴」(學名沙鱧,鱧科魚類),用手就能抓住,至於深水裡的螃蟹、蝦米、青蛙、泥鰍等就更多了。孩子們用笊籬就能撈蝦,手巧的還會織漁網,並織成簸箕的形狀,綁在長杆上,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魚。小河再往遠處流便是密不見人的森林,膽小的孩子是不敢走進去的。森林裡有一種叫小黃雀的鳥,羽毛金黃,小而靈活,孩子們的彈弓很難打到它。一到夏天,數不盡的知了響徹整個森林,天氣越熱,叫得越歡,這時候,孩子們最高興的事就是一下課就去粘知了,揀知了皮,逮知了牛(也就是金蟬,金蟬是蟬的幼蟲,脫殼之後就成了蟬)。

今天,這條小河已經嚴重變臭,不能游泳,更不能喝了,水裡的魚蝦沒有了,沿河的蘆葦蕩沒有了。這條河每天都要負重將各種污染物搬運到下游去,再經過沿線的城市,最終流向大海。

據村裡人介紹,河水變質是從砍伐當地森林開始的,這個過程大約發生在1982年前後,首先是分了集體林,將多樣化的當地森林賣掉分掉,然後種植上清一色的楊樹。隨後,人們發現了發財的機會——賣沙子。由於城市急劇發展,大量需要沙子,金線河的沙子被層層截挖,這裡的沙子被製成混凝土,撐起了一座座城市。

後來,人們沿河瘋狂建各種養殖場,大都是工廠化速生養殖場,養雞養鴨,污水直排金線河;雞鴨多了之後,於是就沿河建起了屠宰場,屠宰廢水基本沒有經過處理就進入了金線河。

還有其他大小工廠,以及農田裡排放出來的化肥、農藥、地膜的碎片,下雨的時候也隨著地表徑流進入了金線河。

蔣高明先生最後感歎道:「這條曾經美麗的金線河,早在20年前就已經名存實亡了。現在山東乃至整個內地省份,已經很難找到沙子了。而底泥中的重金屬等物質也需要專門的處理恢復,其代價的是昂貴的。」

我想,全中國大陸類似金線河這樣的河流至少也有上萬條吧,金線河的故事其實就是它們的故事,金線河的今昔其實就是它們的今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