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0月08日訊】(新唐人記者任浩綜合報導)香港街頭仍然樹立的59個英治時期留下來的老郵筒,如今面臨性命危機,香港郵政決定將這些最老可追溯百年前的老傢伙,用鐵板遮蓋上面的英國皇家標誌。此舉引來市民的強烈反抗,有團體指責港府是破壞文物。
香港人正在推廣「一人一張明信片」活動,呼籲大眾於本週五(10月9日)香港「郵遞傳情日」,一人一張明信片,上書「不遮不擋,原味保留皇冠嘜郵筒!反對遮郵筒皇室標記」字樣,之後將明信片投入郵局的「特別收集箱」,免費投寄給香港郵政署長丁葉燕薇,呼籲保護這一香港街頭的「文化遺產」。
香港目前共有1148個郵筒,其中59個是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舊郵筒。儘管舊郵筒不再是1997年之前的紅色柱子黑色基樁,而是被刷上了綠油漆,但郵筒上英國皇室的標誌仍清晰可見,標誌著這個郵筒最初建成的年代。
因香港曾歷經6名英王統治,所以現存仍在使用的香港舊郵筒中有3代不同的標誌,分別代表著喬治五世、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二世。在中環還有一個郵筒上鑄造的標誌為蘇格蘭皇冠,這是香港唯一一個有此標誌的郵筒。
然而9月23日,香港郵政助理署長吳美霞向致力於保護老郵筒的保育團體「香港郵筒搜索隊」表示,當局將用鐵板覆蓋老郵筒上的英國君主標記,並計劃移走部分街頭的老郵筒到歷史建築物旁,將這些仍然很牢固的現役郵筒退役為文物用以展覽。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也透露,上月9日與郵政署長丁葉燕薇會面時,丁葉燕薇明確表示,要用鐵板覆蓋老郵筒的英國皇家標誌,之後噴塗上香港郵政的白色蜂鳥標誌。
「郵筒上的皇冠圖案既反映皇室更替,亦顯示了郵筒的年齡」,「係(郵筒)最精華部份。」蘋果日報引述「香港郵筒搜索隊」隊長冼偉文,表示這些香港製造的英治時期老郵筒的使用壽命至少為150年,香港這批老郵筒目前狀況良好,恰當的反映著香港中西方文化薈萃的特點。他呼籲當局勿向街頭文物下手。
李少文則表示,這次香港郵筒面臨的厄運,與中共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的近期一個言論密不可分,陳佐洱上月批評香港:「讓一些本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裏的東西跑出來招搖過市。」李少文指責香港郵政服務於政治,不諮詢市民舊擅作主張。他說,如果香港當局一意孤行,不排除將發起抗議行動,號召市民在舊郵筒上繫絲帶,以示心願。
香港前郵政署長譚榮邦,稍早在出席電台節目時明確表示,並非所有殖民時期的事物都需要改,例如香港很多街道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其中英皇道、太子道等均對應著當年的歷史。譚榮邦表示不明白郵政署的用意,他認為遮蓋君王標示是「欲蓋彌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