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是甚麼

Facebook

首先我們要問,為甚麼需要股票市場?它對社會有甚麼用?對社會的貢獻是甚麼?

準確的回答是:它給百姓一個直接的渠道,把自己節餘的錢投入到最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幫助優秀企業的發展,自己從中獲得紅利。這個功能和一切其他金融業的功能相同,都是使得錢盡其用,把錢用好。金融業的任務就是「錢盡其用」,不是支持實體經濟。壞的實體經濟是不應該支持的。好的虛擬經濟是應該支持的。股民買企業的股票,是一種投資行為。投入一筆錢,以後每年有紅利作為回報。這是投資行為的普遍規則。股民買哪家企業的股票,是要經過慎重選擇的。選擇的依據就是企業所公佈的經營報表。

為了幫助股民正確選擇,證監會監督企業必須誠實地公佈公司的財務報表和有關信息,不得造假欺騙股民。在這種情況下,股民不會拿股票買進賣出,他們要等企業分紅。這時候股票市場是非常穩定的。

股票市場上又出現了一批股民,他們不是來投資分紅的,而是在股票價低的時候買進,等股票漲價後賣出,從股票升值中獲利。這種行為稱為投機。它完全不同於投資。主要的區別是頻繁地買進賣出。為甚麼股票市場允許投機者進入?因為有眼光的投機者能夠發現企業未來的價值。比如他們發現某企業將來盈利會增加,分紅會擴大,他們事先在企業的股票還沒有漲價時買進,促使該企業的股票漲價,帶動社會對該企業的重新評價。這是一個企業價格發現的過程,顯然對市場是十分重要的。他們的這種功能要能夠實現,必須有廣大的投資股民,以及由他們投資行為中產生了股票的價格波動,從而發現未來股價的走向,並決定買進賣出。他們所依靠的價格波動是由於投資股民所形成的。這種股價波動反映了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

但是如果投機股民太多,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是由於投機者的買賣造成的。這個股市的價格就被投機者搞亂了。混亂的股市價格把股市變成了賭場,失去了發現企業價值的基本功能。

試舉一個類似的例子以幫助理解這個過程。在糧食市場上,秋天糧食剛剛收穫,供給充沛,糧價較低;到了春天糧食已經吃掉一半,供應減少,價格上升。如果投機商在秋天糧價低的時候買進,到春天糧價高的時候賣出,他們靠價差賺錢,因為把多餘的物資(秋天的糧食)變成稀缺的物資(春天的糧食),是財富的創造,對社會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投機商太多,大家都在秋天買進糧食,把秋天的糧價抬高得比春天的糧價還高。整個糧食市場被過多的投機搞亂了。市場就變成賭場了。現在我國的股市正是由於投資的股民太少;投機的股民太多,股票市場被過多的投機者搞亂了,變成了賭場。

股市變成賭場,還未必使股市大起大落。股市起落還有一個因素,即投機股民決定股票買賣的不是企業本身的好壞,而是股市的總體趨勢。上市公司有好有壞,不會影響股民一起買進賣出。而股市的總體趨勢只有一個,所以投機股民買進時大家都買進,賣出時大家都賣出,即所謂的「政策市」,造成股市大起大落。

所以中國股市的激烈動盪和政府對股市的干預政策有關,不能完全怪股民。影響股市起落的宏觀指標,主要有利息率、貨幣供應量、流動性的釋放(如銀行準備金比例)。這些宏觀調控手段都會整體上影響股市走向。但是它們的主要調控對像不是股市,而是經濟增長率。政府切不可拿這些手段去調控股市;股民們依據這些指標一起買進賣出,肯定是被誤導了。

這種現象的產生還和股民的結構有關。發達國家的股市主要的參與者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僱傭一批投資專家,專門研究上市公司的業績,有針對性地買賣股票。中國的股市主要由散戶構成,他們沒有力量去研究上市公司,缺乏獨立決策的能力,只能「跟風」,要買進時一起買進,賣出時一起賣出,造成股市的動盪。要改變這一情況,恐怕需要較長的時間,直到股民們懂得靠專家比靠自己更好,把自己的錢買基金,委託專家去投資。

股市大起大落,大多數是泡沫,不是真正的財富。這裡牽涉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股票市場能不能創造財富?還是把別人創造的據為己有?或者是一些股民賺的錢是其他股民賠的錢,賺賠之和等於零,甚麼也沒創造?討論這問題就要回到本文一開始提的問題:股票市場對社會的貢獻是甚麼。上文分析了投資股民的貢獻,表現為他們的投資收益所得的股票分紅。這就是他們投資所創造的財富。投機股民的貢獻是發現正確的價格,這部分的財富創造是買賣股票所得的代數和。這兩種財富創造都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實現的,比如某月某日到次年的同月同日。證監會應該對這兩種數據逐月公佈。這是股票市場對宏觀經濟真正的貢獻。

歸納以上所說,股票市場要能創造財富,最終創造的財富只能來自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果上市公司都在賠錢,股票市場是不可能有自己的財富創造的。

文章來源:大紀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