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平:熱浪襲來,中美有何不同?

Facebook

本文改編於幾年前寫的舊作,如今又到了北半球炎熱的夏季,各地酷熱現象再現。而溫哥華今天中午的氣溫是20度左右,局部多雲,本周天氣預報最高26度,最低夜間12度,但北京的朋友說快熱死了。地理位置的不同造成的溫度不同沒有什麼好討論的,但同樣是熱浪滾滾,中美之間差距就大了。

說起來酷熱,美國照樣有很熱的地方,也有熱死人的現象。最近一些日子,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同時都在遭受熱浪的襲擊,那麼當熱浪襲來的時候,中國和美國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單從氣像學上來講,應該是沒有區別;但從其它角度來講,區別卻相當大。講一些我在美國所經歷炎熱的故事,告訴你,同樣是熱,老外為什麼就熱得起,而中國人就熱不起。

我在美國生活的時候經歷過兩個地方的高溫,一個是拉斯維加斯,一個是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夏天裡的地面溫度在四、五十度,天上幾乎沒有一絲雲,從表面上來看,給了近期生活在中國炎熱環境下的人一個很大的安慰,從地表溫度上來看,似乎美國的高溫比中國更嚴重。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自己倒霉的時候,看到別人也倒霉,心裡就會好受許多。所謂全球變暖,那就是天氣異常,熱的時候特別的熱,冷的時候特別的冷,而且變化無常。那麼一旦遇到高溫的問題,美國的情況與中國的情況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1,降溫成本不同。人們都知道空調是解決高溫的最有效辦法,與之相對應的是電力。北美國家的電是非常便宜的,而且發電量很大,買一台空調機所佔收入的比例又很小。這一切決定了降溫的成本,同樣遇到高溫的時候,中國人使自己周圍的溫度下降一度所支付的代價,與美國人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面。酷熱天氣,美國人猛吹空調沒關係,而中國人卻只有一部分人吹得起空調。

2,人們享受的機會有差異。拉閘限電與跳閘的概念不一樣,電力供應指的是發電所產生的電能相對於該地區電力需求的關係,如果電力需求超過了負荷,那麼電力供應部門會主動地關閉該地區的電力供應。而跳閘的產生是由於電力需求峰值超過了電路設計時所限定的範圍,供電設備會自動地切斷電力供應。過去中國拉閘和跳閘現象都很嚴重,現在已經明顯地有所改變。但是存在嚴重的地區不平等現象,經常聽到宣傳說力保某某地區的供電,某個地區一個人享受空調,可能會引起另外一個地區很多人不能用電風扇。

這一點是中外的最大差異,人與人之間的機會不平等,也就是說假如你生活在某個區不屬於重點保護,即便是有錢也買不到電。這樣導致人們往所謂好的地方(像北京上海以及各大省會)聚集,使這個地方的壓力更加加大。

國外沒有故意拉閘保護一部分人的概念,但國外會有跳閘的概念,在修好之前,無論你是億萬富翁、政府要員、還是窮苦百姓,大家都一樣。我們知道,在面對大自然災害的時候,儘管條件可以不同,但機會應該是相同的。

3,公共區域人口密度不同。在炎熱的情況下,每一個單位空間所擁有的人數不一樣,每個人都在散發熱量,人口的擁擠也給人的心理上帶來壓力。不少炎熱地區的老外家裡都有游泳池,比如說鳳凰城的房價很便宜,一套帶游泳池的住宅中產階層還是買得起的。而像紐約這樣擁擠的城市呢,公共游泳池比較普遍,人們不會往一個地方聚集。

中國對於公共設施的建設更是捉襟見肘,比如說海灘、公共游泳場所,大型購物中心等等,中美兩地人均所能享受公共降溫的條件也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面。

4,勞保規定不同。在美國這樣的社會裡,周邊的溫度只要到達一定的數值,很多工人就可以回家休息。在溫哥華更加離譜,氣溫到了三十來度,有些工人就要鬧著罷工了。

人家以工作區域的溫度為基準,所以無論外面的溫度多高,大型購物中心和寫字樓裡面的人超常上班。顯然街上的環衛工人與寫字樓裡面的小白領在高溫之下完全不一樣。中國經常是以官方的天氣預報為準,那麼報低一點呢,人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在高溫補助上面中國和美國更不是一個數量級。在中國,很多工地上的民工為了那麼一點可憐的錢寧願冒生命的危險繼續勞動,無視這種現象導致人性的泯滅。

5,二次污染的結果不同。眾所周知,發電會產生各種排放,那麼可以說人們在降低溫度的同時會產生污染。由於中美兩國的碳效率不一樣,說白了就是人工每減低一度給大氣造成的污染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對所謂低碳有一個誤解,不是說冬天不取暖,夏天不用空調就叫低碳,最重要的是提高碳效率,盡量減低排放,而不是絕對地拒絕。中國支持GDP高增長的很多產業都是高能耗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百姓用空調能耗多少電?

氣候惡化是人類當今最熱門的話題,眾所周知的一個原因是現代工業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後果。中國的宣傳機器給予民眾一個誤導,近百年來,西方工業國家生產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比中國多。那麼其實人們忽略了兩個關鍵的問題:一個是美國的植被,足夠將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進行吸收和消化。二是不能拿別人一百年裡面慢慢排放的總量與中國近二三十年的總排放量相比,這樣的比較方式是有問題的。

如果拿當今的排放情況來比,基本數量是相當的,但是綠化程度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面。美國的國家不斷地排放,植物不斷地吸收,對大氣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這也是你到美國來,可以看到北美大地上綠水藍天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覺得中美是不能相互比較的,本文試圖闡明的不是說熱浪襲來美國人比中國人更舒服,因為經濟條件不一樣,根本無法去類比,將中美之間在熱浪來臨之時的不同進行對比到底想說明什麼呢?是中國人應該比美國人更關心全球變暖的問題。因為地球氣溫升高中國人比美國人更倒霉。

那麼是不是一定要將經濟條件扯平才能去討論這個問題呢?當然那樣最好,但那只是夢想,你想扯平經濟條件就一定要發展,要發展就一定會增加排放。現在得意於中國高GDP的人基本上閉嘴了,因為他們無知地認為中國靠高速發展能夠追上美國,無視污染這個瓶頸。

我們可以去罵美國人自己發展好了就去干涉別人,那麼實際上這還用美國人來干涉嗎?明明是中國人自己需要關心的問題。由於排放使全球變暖,首先受害的肯定是排放嚴重的國家自己,然後再影響到別的國家,這是基本常識。

拿出此舊文出來發表是想告訴大家,看問題需要從長遠的角度。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