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6月27日訊】前兩天有關「愛國不是愛黨」,「黨和人民誰養活了誰」的話題,剛在大陸微博上引發熱議,在「七一」前夕,一封幾年前的公開信又再次引起討論。這次的內容,是關於中國的中小學,應該拒絕中共用政治影響未成年人。
「1、黨旗是黨內旗幟,不應該公開讓不是黨員的孩子們敬禮;2、共產黨是一個政治組織不是一個宗教組織,不能作為信仰來崇拜;3、孩子未成年,不能參與政治組織,宗教與政治不應進入中小學;4、孩子不是黨的,未經家長同意,不能用政治影響未成年人。」
這四點,是獨立學者吳祚來先生,在2011年發佈的「致北京團市委的公開信」中的重點。
那一年,北京團市委規定北京全市的中小學,在每月第一個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上,都要安排出黨旗,全體學生得向黨旗敬禮,以在中共建黨的第90年,強化所謂的「對黨的熱愛」。這一消息立刻引發輿論抗議。吳祚來先生的孩子當時正是小學生,他說自己感到受辱,情急之下寫出公開信,通過微博發表後,被大量轉載。
這段文字去年也曾引發話題,今年「七一」前夕再次在網絡上熱傳。江蘇宜興詩人謝潤良,25號也在自己的微博上轉發了這段文字,他認為雖然時隔幾年,但大陸的情況沒有甚麼實質改變。
江蘇宜興詩人謝潤良:「未成年人,他思想呀經驗呀各方面都是欠缺的,他是沒有資格去參與政治,這個應該成為我們社會的共識。但是我覺得非常不幸,我們以前一直是這樣,小孩子很早就給他掛一個大餅,說是『甚麼主義的接班人』,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非常錯誤的。」
貴州學生家長蔣亞林:「對於孩子來說,他現在懂甚麼呀?如果你從小就給他灌輸,某黨是好的,某些是不好的,有點強制灌輸的味道。」
而在和大陸文化背景相同的台灣,如今的中小學生並不會被強迫向執政黨的黨旗敬禮,甚至連「政治課」也沒有,更不會被迫從小就要加入國民黨或者民進黨的候補組織。
台灣民眾陳先生:「沒有『政治課』,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台灣沒有這些強迫要灌輸的,意識形態的東西。」
台灣民眾吳先生:「應該是說,國小是『家庭生活教育』。然後國中有『公民課』,還有『社會課』。那個就是講比較生活化的。比如說,講孝敬父母啊,人倫啊,教育這種東西。像我到現在,我也都沒有加入(任何黨派),除非是自己有興趣去組織社團,社團大概是到大學才會有。」
自由撰稿人朱欣欣分析,應該拒絕中共用政治影響未成年人,以維持統治,當局從小就企圖在孩子心中把自己「神化」,已經扭曲了中國社會。
自由撰稿人朱欣欣:「這樣呢,中共說的很多一些具體的指示、方針就不能質疑。壓制了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使整個民族的精神退化。面對這個(專制的)罪惡,反而認為是應當的,反而為災難和罪惡提供了種種藉口,造成一個黑白顛倒的社會。」
但朱欣欣也認為,人們在強制狀態下表現出的順服,並不是真正的服從,因此今天的中國社會才普遍出現「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謝潤良和學生家長蔣亞林都認為,由於互聯網的發達,當局已經無法完全遏制和抹殺真實的信息,謝潤良說,「民智已開」,當局應該「敬畏輿論」,而不是再試圖「引領輿論」。
採訪/朱智善 尚燕 編輯/尚燕 後製/肖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