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5月26日訊】【熱點互動】(1315)上週,美國晚間脫口秀名嘴大衛.萊特蔓退休,為他33年的傳奇電視生涯畫上句號。美國總統奧巴馬,則在他剛開通三天的twitter帳號上向萊特蔓致意。媒體評論說:萊特蔓是最後一代看電視長大的人的明星。而有趣的是,他的退休卻點燃了twitter上一眾名人為首的向他致敬的風潮。在新一代看著智能手機長大的今天,社交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有多大?前者會最終取代後者嗎?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這期的《熱點互動》直播節目。上週有兩件事成為美國媒體報導的熱點,是什麼樣的兩件事呢?在今天節目的開始,我們先帶您看一看這兩件事,之後我們再展開今天的討論。
8日,總統奧巴馬開心宣布:我終於擁有個人推特帳號了!「你好,推特!這是巴拉克,這是真的!六年了,他們終於讓我開設我自己的帳號。」這是奧巴馬在個人推特帳號上的首段推文。
奧巴馬的召喚,瞬間獲得眾多回應,短短數小時,追隨者超過119萬人。
而就在奧巴馬推特帳號開通的第三天,他發文向週三退休的脫口秀名嘴大衛.萊特曼致意。
週三晚上,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上演《深夜秀》最後一場告別演出,作為最長壽的《深夜秀》主持人,他獲得了眾多重量級嘉賓助陣,5位美國總統也發來視頻幽默道別。對萊特曼33年的脫口秀生涯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美國前總統福特:「美國同胞們,我們國家多年的噩夢結束了。」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我們國家多年的噩夢結束了。」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我們國家多年的噩夢結束了。」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我們國家多年的噩夢結束了。」
美國總統奧巴馬:「我們國家多年的噩夢結束了。賴特曼退休了。」
週三晚間的告別節目眾星雲集,資深媒體人芭芭拉.華特絲(Barbara Walters)、好萊塢笑星斯蒂夫.馬丁(Steve Martin)、喜劇演員傑里.賽恩菲爾德(Jerry Seinfeld)、艾美獎影后路易斯.卓佛(Julia Louis-Dreyfus)等人,都來為萊特曼助興。
脫口秀主持人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我想謝謝我的家人,我太太蕾吉娜和我兒子哈利。好了,在節目最後,我想最後一次說謝謝,晚安。」眾多名人也在推特上向大衛.萊特曼致敬。
主持人:好,大家看到了這二件事,一件事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開設他個人的推特帳戶,還有一件事是脫口秀名嘴大衛.萊特曼的退休。那在這二件事中,社交媒體都扮演不可獲缺的角色,所以今晚我們來談一談社交媒體以及它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和影響。我們今天有三位嘉賓,一位是在現場的時事評論員杰森博士,杰森好。
杰森: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二位是在線上,一位是在Skype上的資深媒體人北風先生,另外一位是在電話上的資深報人李勇先生,二位好。
北風:您好。
李勇:您好。
主持人:謝謝三位。那我想先請問杰森,剛才我們看到大衛.萊特曼他是在33年之後,週三退休,所以媒體評論說,他的忠實觀眾是最後一代看著電視長大的人。但是有意思的是他的退休在推特上激起了很多反響,很多名人在推特上向他致敬。您怎麼看這個挺有趣,但是似乎有點矛盾的現象?
杰森:其實它是很自然的現象。本身你要發表一個想法,一般人目前現在最好的方式、最有影響力的發表您的想法就是在推特上。名人的反饋,比如奧巴馬對大衛.萊特曼的反饋我們看到了,其實有很多的普通人在家裡頭說話,在自己推特上也發了,但是大家沒看到。
其實推特現在已經變成了表達個人想法的一個非常自然的工具,所以我自己感覺它倒不是好像傳統電視和推特是敵人、互不侵犯領地,它已經完全溶合在一起了,電視上演的東西和推特上發表的評論很多時候是溶合在一起。事實上現在很多電視的軟件,它事實上允許你同時看電視、同時在線上和人聊天用推特傳遞。比如一個球賽,你可以一邊看球賽一邊和別人用推特討論。這個互動、這個因素已經溶入現在的電視節目裡頭了。
主持人:我想問北風先生,剛才杰森談到,推特現在已經是很多人發表觀點的一個重要場所。但是如果說大衛的這些人是看著電視長大的,那您認為同樣的一群人,他們是不是也在習慣於開始使用社交媒體、推特這樣的,就是它對同樣一批人的生活方式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嗎?
北風:起碼從我個人的體驗來看,我現在很少會完整的去看一個電視頻道的節目,我往往是有重要事件發生的時候才會打開電視台的新聞頻道觀看電視。這可能是這一代人目前本身獲取信息的手段發生了變化,當它主要信息獲取的方式都是通過移動端設備來主動獲取的時候,要端坐在電視機面前這種閱讀,或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可能未免效率太低、太落伍,所以這也是傳統媒體必須要面對自己主要的人群他們現在變化的問題。
主持人:李勇先生,您怎麼看剛才二位提到的現在的人群獲取信息的渠道方式的一些變化?我知道您作為資深報人,在平面媒體已經有50年的經驗了。
李勇:對。
主持人:您怎麼看現在的這一代,或者是以前的中年人,他們已經開始改變了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呢?
李勇:我想一般的傳統的傳媒是由聽眾、受眾主動去找來看,這種是他需要看他看的東西,至於不是他需要看的東西,他沒有興趣的,所以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有這麼多不同的信息,是不是每個人都關心每一件事情?不見得。你關心的是哪一方面,我關心的是哪一方面。
所以我想傳統的傳媒之所以不可以取代就是因為它有它存在的道理,就是因為人是選擇性的去閱讀,或者是觀看自己需要的信息,是這樣的情況。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說傳統的傳媒大家可以選擇,但是作為社交媒體和電子媒體的話,大家也還是可以去做同樣的選擇,是不是這樣呢?
李勇:當然,這是當然的。
主持人:杰森,您有什麼補充嗎?
,
杰森:我自己的感覺,我們是不是要首先定義一下什麼叫「傳統媒體」?現在單純的傳統媒體已經不存在了,幾乎每個電視台都在網上有一定網絡獲得的信息,比如說新唐人有新唐人網站,可以在網上直接可以看,包括一些平面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它有印刷版的,同時它也有網上版的。
主持人:就是傳統媒體它已經開始向這方面。
杰森:對。如果我們真的一定要定義出傳統媒體的話,我自己感覺是坐在電視機前頭看電視這種形式和拿起報紙看報紙這種形式,和通過手機、iPad,或者電腦來通過網絡、通過社交媒體獲得信息,這兩個之間的關係。
所以我感覺,如果簡單的我們以媒體發布者,比如《紐約時報》來說,其實《紐約時報》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靠報紙發行的一個媒體,它已經是一個綜合傳統和新媒體共同存在的一個東西了。所以你真的說是矛盾存在在哪裡?是存在到底平面報紙這樣的一個形式還能存在多長時間?這是一個我自己覺得是很有趣的問題。
主持人:對。但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下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社交媒體的概念,我想問一下北風先生,當然像杰森剛才說的《紐約時報》、包括新唐人我們都有自己的網站,但是在網絡上,作為傳統媒體來講,它有自己的網站,這個是不是等同於它就變成社交媒體了呢?社交媒體的定義是什麼?您能不能談一下您的看法?
北風:這當然不能這樣認為。我們知道像傳統媒體的網站它們往往缺乏交互性的功能,它的內容主要還是單向性的信息發布為主。但是社交媒體它重要的特徵,它的內容是通過交互產生的,就是用戶之間的交互的行為、互動的行為產生的內容;並且這些內容很多時候又是在私有的朋友圈的範圍內分享,而不是被完全的公開發布出來。
所以在這一點上是基於一種人際的關係的東西,還是基於一個媒體屬性的東西,兩者之間是有顯著的區別。這也是現在我們去區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所在,你是基於人際關係的,還是基於媒體形態的?這兩者之間是有根本的區別。
主持人:您能不能舉一、兩個例子,比如說現在社交媒體,哪一個算是社交媒體呢?
北風:一般來講,社交媒體,像推特或者是臉書,我們會認為是社交媒體,但是像微信、LINE這些,我們甚至連社交媒體都不算,因為它本身不是媒體,它是社交平台,但是像傳統的新浪網,或者像現在的新唐人網站,我們就認為它是一個傳統媒體的網站。
杰森:對。其實是這樣子的,如果說是學術的定義上來說的話,一個概念是網絡媒體,一個是社交媒體。事實上網絡媒體是個更宏觀的概念,網絡媒體有人把它分了兩到三代,第一代網絡媒體其實就是網站,就是現在基於網站的媒體,有的時候信息可以從網站直接獲取,比如說《紐約時報》、新唐人網站,一定可以通過Google這些網站搜索出來。
第二代的網絡媒體其實就是剛才北風先生談到的,基於朋友圈的信息傳遞。事實上你最終會得到信息,但是這種信息並不是你自己主動搜索,或者到這個網站看到的,它是朋友餵給你的,這個過程中,Facebook、推特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一個做法,當然YouTube其實也有這樣一個介於這個中間的概念。
當然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第一代的網絡媒體事實上還是一個傳統媒體的過渡,只是從紙變成了網絡。第二代社交媒體有一個最本質的區別,媒體的享受者和產生者變成不可分了,我可以把信息傳給你,比如說奧巴馬他本身是個信息消費者,同時他也是個新聞產生者,他發一個消息,這就是一個新聞。本身來說,這種也是個新概念,換句話說,信息沒有這種社交媒體網狀的信息傳遞方式,事實上這個顛覆性是非常強的一個概念。
主持人:我們來談一談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其實剛才大家已經提到,到底社交媒體的產生和普及,對於傳統媒體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今天這個話題我想對大家都比較了解,我們也希望觀眾朋友能夠積極打電話跟我們談一下您現在還用不用傳統媒體?另外,您覺得傳統媒體受到的衝擊有多大?我想問一下李勇先生,關於這個問題,您的觀點是什麼?傳統媒體受到的衝擊有多大?
李勇:在我看是不會受影響,原因在哪裡?一般的手機,或者是網絡,都是你去主動拿來,想看去拿的;而傳統的媒體幾乎是擺在那個地方,你每天必須要去找尋不同類型的,比如說關於社會的動態、經濟的動態、軍事的動態、政治的動態,他也有不同的需要,受眾有不同的需要,他會去選擇會去看。
在網站也好、在網絡上也好,你看到的就是它供給你的,畢竟整個世界這麼大,不少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傳到你的面前來,你不可能通通看完,所以傳統的傳媒就跟你做一個選擇,編輯或者記者他跟你做一個選擇,他來找出來東西給你看,他判斷你的愛好,就是讀者的興趣在哪裡,他就會尋找這方面的。比如讀者喜歡看有關社會方面的動態,他就會提供社會動態,政治方面他就提供,包羅萬象這麼多東西,所以傳統媒體是不可能被網絡代替的,手機是通訊傳遞的工具而已,我想不可能取代傳統媒體。
主持人:對,您剛才提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平面媒體,或者傳統媒體它的信息是加過選擇和編輯的。我想問北風先生,您怎麼看傳統媒體?我們先不要談它是否會被社交媒體取代好了,先談一談社交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到底有多大,體現在哪些方面?
北風:我想體現最大的方面我們顯而易見,一個當然是發行,我們知道美國像新聞類的周刊基本上已經全部不存在在市場上,包括一些百年歷史的報紙也停止了發行,像《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之類的報紙。另一方面就是廣告盈收的數據,我想也是很能清楚反映出這種趨勢,也就是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的衝擊。
這一點很正常,信息它永遠會往兩個窪地流,一個叫作發布成本更低的方向,一個就是效率更高的方向。而現在移動端的應用剛好就符合了這種信息的趨勢,當你用戶被帶走、當你的眼球被帶走的時候,你的廣告自然也會被帶走,這個就是傳統媒體現在受到衝擊的最大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所在。
杰森:對,我覺得兩位先生談的都有道理,我是這麼想的,還是那個概念,我同意平面報紙這個形式有可能逐漸會被淘汰,如果智能手機到了進一步普及的狀態,有可能它市場會越來越小。但是剛才李勇先生談到的,媒體本身它如果樹立了一個可信度的話,那麼人們還會去看它。
比如《紐約時報》,它在網上的流通量比以前接觸的人更多,而且通過很多角度,它接觸的比以前只能訂報紙看到的影響力可能更大,因為畢竟它的質量很高。我剛才談到了,現在社交媒體這樣的東西,人人都是可以說點話,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確確實實它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信息的準確度是參差不齊的。
像這種有一定品牌主流的媒體的話,它有它建立近百年的所謂的可信度,那麼這種概念本身會讓它一直存在,當然存在的形式有可能會逐漸從實體世界轉向虛擬世界,這是非常可能存在的。這也就是很多報紙未來發展的方式。
當然我自己更喜歡看到的,到底這種無中心的信息產生和傳遞,也就是社交媒體,就是第二代的網絡媒體和第一代網絡媒體之間,它到底占的市場比例有多大?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在我看來的話,就是社交媒體這種網絡媒體形式的存在,事實上給我們帶來非常非常多的很多新的問題,而它可能是兩刃刀,我對它的發展一直惴惴不安。
主持人:談到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李勇先生,我知道對於傳統媒體來說,尤其是對像您這樣的資深報人,就是作為專業的記者他們來做新聞的話,質量是有一定保證。但是很多人就擔心在網絡世界,或者是在社交媒體中,有一種「公民記者」的概念,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人人都可以成為公民記者。但是在質量上是否有很大的不同?
李勇:當然當然,我想網絡上,或者社交媒體的東西,很多方面來的很多,就等於我們進入一個超級市場,我們看了很多東西,吃的、用的、喝的飲料,各種方面都有。報紙就等於一個餐館,它不是把所有超市的東西拿來,而它是選擇性的拿來之後把它做成菜,供給食客。
報紙跟雜誌的作用也是在這裡,從超級市場裡面,從網絡上或者是從不同消息的管道,弄了很多東西,經過整理、做個標題、然後引述,放在前面或者在後面,或者放大或者放小,它編輯專業,所謂新聞專業就是說經過這個訓練的人,他就知道選擇性,或者是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來提供給讀者看。
所以我在想傳統媒體可能會受社交網絡媒體影響,是會影響,但是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平面的媒體還是有一大群人喜歡看,或者年輕的一代、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可能對報紙的興趣不那麼濃厚,可能會看手機、看電視、上電腦、上網,可是還有很大的一批人是從平面媒體取得資訊,是這樣的。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北風先生,像剛才李勇先生談到的,在信息的權威性和可信性方面,可能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還是有一些差距。那您怎麼看這兩者之間的優劣?我知道像您現在的閱讀習慣可能很少去看傳統媒體,那您會不會擔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這些東西的可信性和權威度?
北風:其實我想這個擔心是多餘的,並且傳統媒體總以為自己的公信力要更強,在這一點上,在我看來也是一個誤會。基本上現在新媒體,哪怕是個人他發布信息,他也要接受受眾的檢驗,他本身也需要做一個公信力的累積。你時間長了你自然知道哪些社交媒體用戶它本身的信息是有公信力的。
並且我認為傳統媒體它可能面臨更大的衝擊來自於它本身生產方式可能受到一個重新的解構和重組。假如說一個《紐約時報》的王牌記者,他本身以前他即使寫出好報導,他不可能自己印一份報紙,但是現在他有可能自己通過一個應用,把它的內容直接銷售給讀者。所以讀者不需要去買一份報紙來看某些方面內容,他直接可以通過網上去買這些內容,這個才是更深刻的變化。到時候報紙會變成什麼?報紙可能真的就沒了。
主持人:杰森,您怎麼看?
杰森:對,我就說報紙這個形式隨著手機的出現,可能逐漸會越來越式微。我自己也看到了,為什麼社交媒體逐漸逐漸越來越壯大?事實上是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印象,至少我在美國觀察到的。其實美國這個社會它越來越多元化,你從人口的比例來看的話,隨著白人占的整體比例越來越下降,然後移民的數量越來越多,西班牙裔、亞裔的崛起,它事實上人群的興趣點已經是越來越分化了。
比如說萊特曼他可以有30年的經久不衰的這種性質,未來這種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少。事實上因為人的多元化,而且各種各樣的興趣點不一樣的話,媒體可能逐漸越來越進入獨特性的東西,就是個性化、獨特性的東西。比如說新唐人它有它的特點,這種媒體它也許不是說是占了美國30%的觀眾群,但是它這種非常有獨特特點的媒體它可能會一直有它的發展。
主持人:或者一個媒體可以創建不同的頻道,針對不同的人群。
杰森:對,它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群。可能像以前一個《紐約時報》人人都得讀,這樣子的概念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因為這種東西是最受社交媒體衝擊的方向,認為人總是會尋求個性化這個方向的。
主持人:我們接一下觀眾電話,我們也歡迎觀眾們給我們打電話分享您現在觀看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現在線上有一位洛杉磯的丁先生,丁先生您好。
洛杉磯丁先生:主播好,三位嘉賓好。關於大衛.萊特曼他的節目在1982年開播的時候,一開始我就看了,因為晚上我上夜班,不是每一集都看到,他能維持32年,在整個美國歷史上,除了拉里.金(Larry King)以外,沒有人超過他了,拉里.金在1951年開始主持節目,到最近才退休。所以說他這是在拉里•金(Larry King)之後相當不簡單的一個人,所以他得到全世界所有媒體人的尊敬,他退休那一天的確壓軸戲很多,很感動也很搞笑。
主持人:謝謝丁先生。我想我們還是回到主題。我想問一下北風先生,剛才您提到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說在傳統媒體上可能是更深刻的變化。比如說如果從信息發布的角度,從利用媒體的這些方面來講,比如說白宮,奧巴馬他現在有個人的推特帳戶了,他也開始在上面直接發表信息。那您覺得會不會等以後,白宮會通過推特來發表新的這種信息,而不是通過新聞發布會這種形式?
北風:在我看來,其實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有一些機構它是通過推特在發布它的信息。但是我們現在也能發現,他們其實是把推特當作是一個發布信息的補充的渠道,並沒有把它當成主要的渠道,這個我想可能是跟推特本身受到的伺服數量限制有關係。
另外一個,他們有一些發布會也希望能夠跟現在的媒體記者有直接的面對面的接觸,然後通過這種提問和回答這個環節可能把一些信息更豐富,或者更多樣化的呈現給讀者。但是我想以後有一些沒有那麼需要這種環節來補充的一些信息,很有可能只通過推特,或者是它的官方網站發布,然後在推特上發一個標題、或者摘要,我想這種趨勢是可以預見到的。
主持人:剛才北風先生說的,讓我也覺得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可能它最終會形成互補的一種型態。
杰森:我覺得一定是這樣子的,但是互補到什麼樣的比例,這是大家可以討論的一個問題。事實上最關鍵的問題是,我覺得我們需要一批非常敬業的媒體人去做這個事的。全民皆做媒體人的概念是不能真正形成一個讓人信賴的整體媒體大環境的。
但是媒體最終的走向,我個人感覺還是個性化,龐大的,比如像巨大的電視台這樣的形式它會存在,但是這個電視台一定會分化到針對每個人群,不同的欄目、不同的個性化的頻道這樣的概念,會出現這樣。
我的感覺上,未來的話個性化是主要的,具體媒體的形式是大家通過社交媒體得到信息呢,還是從某一個傳統的電視台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社交媒體拿到朋友圈的個性化的信息,他在電視台也看到個性化,自己想看到的頻道,大概是這麼一個方向。
主持人:我們還有一點時間,想請李勇很快的評論一下,我們談到傳統媒體確實現在被很大的壓縮了,但是傳統媒體能夠賴以生存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李勇:因為傳統媒體是有一批專業人士整理過,從各種不同的消息來源做選擇、做判斷,或者經過處理才提供給讀者,我認為網絡可能影響到傳媒一部分,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傳媒。
主持人:好,謝謝李勇先生。我們非常感謝今天三位嘉賓,我們節目時間很快到了,感謝各位觀眾的收看,我們希望下次有機會再跟您繼續探討這個題材,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