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5月26日訊】(新唐人記者明志綜合報導)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龍泉河彰墅廟修繕工程的築壩工地上,龍泉河中央發現了一口古井,據傳,该處泉眼存在至少上千年,至今仍有泉涌,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熱議。但到底是不是千年泉眼,還有待文物部門前往查看。
據大陸媒體報導,近日,在丁伙鎮彰墅廟修繕工程的築壩工地上,發現一口河中央的古井。當地居民紛紛傳稱,這是古寺廟中的一處水井。這個泉眼目前仍能泉涌。附近居民稱,相傳彰墅廟建於東晉年間,距今已1800多年。
家住彰墅廟附近的81歲老人談清亮回憶,他還曾在這個泉眼中舀過水。老人說,在他10多歲的時候,當地曾經遭遇大旱,方圓幾十里的河流全部乾涸,周圍的老百姓就曾在龍泉河中找到了這個泉眼,泉眼滲出的水成為大家的救命水,這個泉眼可能已存在上千年。
江都市民陳先生說,這幾天,很多市民在熱議這處泉眼,甚至有市民稱,龍泉河河流不幹枯,應該與這處泉眼有關。
這處古廟到底什麼來頭?江都文史學者史明表示,關於這個古廟,近年來一直關注度很高,早在去年,古建築上保存完整的手繪壁畫就出了名。該廟曾因發現明代古建築和保存較完整的手繪壁畫,或成為揚泰唯一有壁畫的明代寺廟的消息,一度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史明表示,江都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彰墅廟:位於丁伙鎮彰墅村中心組,始建於明代後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擴建,現僅存前後三進建築,佔地面積約480平方米。第一進硬山式三開間,門前一對五蝠紋鼓形門枕石,門上嵌「彰墅廟」石額。第二進為始建時的殿宇,歇山頂三開間,面闊7.63米,進深8.6米,柱下用兩層木質。東、西牆面有「十殿閻王圖」壁畫,面積20多平方米,畫面破損嚴重,但非常珍貴。後進硬山式,五開間,面闊13.4米,進深九檁8.9米。
「也有記載稱,在廟門口兩側有一對和古廟同樣歷史悠久的石鼓。」史明說,古廟門前的那對石鼓,高約1米,直徑約60厘米,上面刻著蝙蝠、蓮花等圖案,看上去栩栩如生。由於年代久遠,石鼓表面已經有些許的風化和裂紋。
「這座廟,和東晉時期謝安還有一定關係。」史明表示,相傳東晉時期,謝安到廣陵(今揚州)做官時,曾在丁伙築有喬墅、彰墅、樊墅,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彰墅廟。彰墅廟前殿古石額完整,房內繪有9幅反映民間故事的壁畫,極為罕見。
不過,對於這座廟確切建造時間,有的說相傳建於東晉年間,又有說始建於明代後期,清道光十五年擴建。現僅存前後3進建築,全木結構,坐北朝南。
「這個泉眼,如果是千年泉眼,那一定會留下一些古存。」史明表示,如果真是千年泉眼,那對揚州泉文化等意義重大。在古代,很多人認為泉眼是萬靈之物,往往會有信眾投古錢幣等來祈福,因此他認為,通過周邊考古發掘,若能有實物證明才好。
史明表示,揚州的古井很多,但很少聽說在河道中存在一個古井的,這個位置,本身就令這處泉眼的身世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