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4月29日訊】一款意大利生產的藥物,用於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口服產品「蘭菌凈」,被當作疫苗來給大陸的孩子接種長達8年之久,成為疫苗醫療界的「醜聞」。外界指出,這起醫療醜聞正是暴露出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管理漏洞。
4月10日,中共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與控制局局長于競進在《中國疾控工作進展(2015)報告》發布會上明確表示,蘭菌凈是國家葯監總局批准的一種「治療用生物製品」,不能作為疫苗使用。
蘭菌凈,由意大利貝斯迪藥廠(Bruschettini S.R.L,下稱貝斯迪)生產,中文名也叫「細菌溶解物」。4月21日,意大利藥品監管局(AIFA)在給《財經》記者的郵件回復中稱,蘭菌凈(Lantigen B)是一款口服產品,用於預防呼吸道感染。
2000年,蘭菌凈經原中共國家葯監局批准在中國上市。2007年,首次被列入中國疾控中心的疫苗管理系統,全國大部分疾控部門和基層預防接種機構將其作為二類疫苗推薦使用。自此,這款意大利生產的進口藥物,進入中國疫苗體系長達近8年之久,被推薦給孩子接種。
2012年8月,「蘭菌凈」被瀋陽市大東區一家醫院的防疫保健科作為「二類疫苗」推薦給家長們。一般情況下,家長們手中的預防接種本上,會多次推薦該疫苗,瀋陽分別是在孩子1周歲齡、2.5周歲齡時推薦接種,北京在3月齡、9月齡及1.5周歲齡的孩子中共推薦三次。
遼寧省瀋陽市市民李菲(化名)發現兒子三年前接種的所謂二類疫苗「蘭菌凈」,得知是一款進口葯,並非疫苗,知道受騙了。
所謂二類疫苗,是指作為公民自費、自願接種的疫苗。蘭菌凈的說明書上寫明「禁忌是已知對所含成分過敏者」。但多位家長表示,保健醫生推薦蘭菌凈時並未對此充分告知,並強調感冒患兒與健康者均可使用。
「藥物都有禁忌以及注意事項,進入疫苗體系後,就會被忽略。」具有醫藥管理經驗的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表示,將藥物混入疫苗體系,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風險隱患。
大陸媒體紛紛引述《法制晚報》的報導稱,3月份,江蘇、河北等地個別兒童在服用蘭菌凈後被確診為川崎病,雖然導致川崎病的成因複雜,不能簡單關聯與使用蘭菌凈的對應關係,但恐慌情緒在家長群體中蔓延。(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綜合症,可導致嚴重心血管病變。)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宋華琳表示,讓家長認為它是疫苗,才願意自費使用。「魚目混珠」改變了公眾的預期,構成公共權益的侵犯,同時,也有藥品濫用甚至過度醫療的可能。
目前,對健康兒童使用一款藥物,除違背醫學倫理以外,是否會產生毒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也成為專家所憂慮的事情。
報導指出,疫苗、藥品,兩種全然不同的平行流通體系,而「蘭菌凈」出現了交集,直接暴露出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管理漏洞。
目前已產生的責任該由誰承擔,公共衛生行政系統的管理漏洞如何彌補?這是「蘭菌凈風波」後的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