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暴跌,盧布大幅貶值,俄羅斯經濟面臨崩潰,有人說這是美國主導的對俄羅斯的陰謀。在這些人看來,好象美國總是與世界為敵,對不順眼的對手,一定要置其死地。但油價暴跌,是陰謀嗎?
一,保油價還是保市場份額?
得益於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突破,過去幾年,美國的頁岩油氣產量大幅增加,被業界稱為「頁岩革命」。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4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增長了80%。美國佔全球原油供給的比重因此提高了近40%,達到13.7%。同時美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大大降低,從2005年的60%降至目前30%的水平。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頁岩油儲量,佔世界70%,高達2萬億桶以上,相當於現在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總和的2倍。有人樂觀預計,美國將在2017或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並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顯然,美國由石油進口轉變為石油出口,對所有以採挖技術為石油生產的國家形成巨大威脅。
國際油價從每桶100多美元下跌到現在60美元左右,是美國石油產量大增,使世界石油供給不斷超出需求的結果。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向來有限產保價的路徑,但面臨「頁岩革命」,它限產,便意味著丟失市場。沒有市場,高價有何作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如果它不僅能自給,還能出口,那些靠石油資源吃飯的國家還能有活路?所以這次國際油價下跌,歐佩克不但決定不減產,甚至可以說,油價下跌是他們故意造成的。他們想用低油價壓跨美國頁岩油生產。
歐佩克最大石油出產國沙特的石油與資源部部長阿里*納伊米,並不刻意掩蓋這一目的。他說,沙特並不在乎油價每桶是60、40美元,還是30、20美元。因為他們的採油成本每桶只有4到5美元。就好象抽水一樣。而現在據說美國頁岩油的成本,技術最好的是每桶約40美元。要打跨頁岩油,國際油價還要下跌。但顯然,並不是所有產油國的採油成本都象沙特那麼低,特別是俄羅斯。
俄羅斯的石油探明儲量,不過800億桶,在世界上排名第8,僅為加拿大儲量的一半,但俄羅斯年均石油產量,則高達37億桶,為世界第一,接近加拿大產量的3倍。按照這個採挖速度,俄羅斯的石油最多只可再采二十年。以前的蘇聯為了對抗美國,現在的俄羅斯為了成為帝國,不惜狂挖濫采,那些好採的都已經採光了,剩下的地質構造複雜,採挖成本大增。究竟俄羅斯現在的採挖成本是多少,不得而知。但俄羅斯缺乏其它支柱產業,國家高度依賴石油。有人分析,俄羅斯整個國家財政平衡的石油價格是每桶114美元左右。看來,歐佩克與美國的石油大戰,首先倒下的不一定是美國的頁岩油,而是俄羅斯的石油產業。還有伊朗、委內瑞拉等高採挖成本國家。而那些正在深海找油採油的石油企業。可能由於成本大高,最終會被迫放棄。
美國依憑它的技術,很可能最終成為特大型石油大國。一方面,世界可現成採挖,且地質構造不複雜的石油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美國提煉頁岩油的成本通過技術進步在不斷降低。而油頁岩在美國才剛剛開始利用,有著最豐富的資源。雖然面對沙特這樣採油如抽水的國家競爭,或會影響美國頁岩油生產的發展速度,卻不可能影響其發展方向。所以,大多數觀察家預言,每桶100美元的石油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對世界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因為能源價格的降低,將使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歐佩克不限產,任憑油價下跌,主要針對的是美國的頁岩油生產,這能是美國聯合西方勢力,針對俄羅斯的陰謀?
二,西邊的太陽快要下山了嗎?
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望達到5%,增長的勢頭還在看漲。這就讓我想到,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時,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對美國的攻擊,認為中國有10%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美國則增長緩慢,說明中國充滿活力,美國則氣息奄奄,有如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假以不長的時日,以中國增長速度對比美國增長速度,中國終將代替美國,領導世界。這種狂妄和愚昧,真讓我感到吃驚。
先進國家與后發國家一個最重要的區別,是先進國家的生產技術處於世界前沿,進一步的發展依賴於創新。創新是一個向各方面探索和試錯的過程,充滿著不確定和偶然性,因而是緩慢的。后發國家的發展則是一種學習性的發展。學習明顯比創新更快。學習性發展,通過對現有成熟理論的學習和具體化,或對現有器物的模仿,或更直接的技術引進和購買,可獲得比創新性發展更快的速度。先發國家沒有學習性發展,它們不但在科學的理論研究方面處於世界前沿,而且在實際的生產技術上也處於世界前沿。所以才叫先發國家,只有后發國家才有學習性發展,因為學習更快,所以後發國家的發展速度只要不存在體制障礙,一定比先進國家更快。
我國的報刊上常常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的經濟發展,只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道路。這話沒錯,但以此驕傲卻完全錯了。中國是后發國家,可以通過學習甚至購買先進生產技術來較快的達到生產從落後走向先進。而發達國家的生產從落後走向先進,不可能有學習和技術購買,只能是一個充滿探索和創新的過程,因而是更為艱難與緩慢的過程。比如通過發明汽車和汽車製造技術發展汽車產業,比學習或購買現成技術發展汽車產業,其難度不知要高多少倍。后發國家通過學習使生產從落後走向先進,比發達國家通過創新使生產從落後走向先進更快,能是后發國家的驕傲,而不是先發國家的驕傲?
日本就是一個從落後走向先進的國家。二戰後,日本滿目瘡痍,但經過短暫休整,日本經濟取得近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其發展速度超過美歐諸國,這是不是日本的什麼模式優於美歐,顯然不是,而是它處於學習性發展階段。同樣,近年來日本發展速度明顯放緩,也不是它的體制出了什麼問題,日本的政治經濟體制並無明顯變化,而是它已進入先進國家的行列。再要發展必須依靠創新。理論界在研究日本近年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時,往往盯著日本政府的政策等等,顯然不得要領。也許政府政策對經濟發展有某些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對於已經進入先進的國家來說,創新是他們國家取得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
美國是近四五十年來,世界上公認的最有創新力的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信息技術革命由它引領,由此帶來美國經濟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但隨著其它國家對其技術的學習、模仿,購買,以至於剽竊,美國的一部分技術優勢不再。經濟發展趨緩是其必然。由此能說美國是西方的太陽快要落山了?而伴隨「頁岩革命」,美國重新迎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三D列印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以及信息技術的深度發展,好象都出現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充滿活力,那裡氣息奄奄?
不是由於創新,或生產效率提高,只是依憑自然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帶來的經濟快速發展,不一定是有活力的體現。所謂的「中國奇迹」,來源於中國的低勞力成本,和龐大的人力資源,以及技術的學習和購買,卻少有創新,活力在何處?如何向世界推銷「中國模式」?中國與美國,東方與西方,誰的體制更好,誰更有活力?一目了然。所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談到中國剽竊美國技術,終將超越美國時說,我們不怕,因為美國新的技術會不斷湧現。「頁岩革命」證明了這一點。相反,一個沒有創新的國家,即便一時取得快速發展,還是跟人屁股,如何能大言不慚?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