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2月28日訊】目前,習近平反腐之火已延燒到各地的高爾夫球場,當局曾下發通知,對高爾夫球場進行「取締、退出、撤銷和整改」理整治措施。在大陸高爾夫腐敗早已不是秘密,一張會員卡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會員每年還要繳納數千乃至數萬元的年費,被指涉「權錢交易」。
高爾夫起源於蘇格蘭,最初是牧羊人的遊戲,後來逐步演變為消費昂貴的「紳士運動」。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廣東率先颳起興建高爾夫球場之風,隨後高爾夫更成了高官顯貴昂貴的「紳士運動」。
目前,中共官方統計,大陸高爾夫球場有585家,而民間的統計則高達1200至1400家之多。
今年7月前後,中共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中央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發改社會[2014]1496號)文件。
文件明確,對各地高爾夫球場按照取締、退出、撤銷、整改四類要求進行處理,並要求取締類球場必須在2014年12月31日結束;退出和整改工作都必須在明年6月30日前完成。
11月21日,數輛鏟車和推土機進場,成都天府高爾夫球場被官方清鏟,11月27日,這個佔地超1000畝、毗鄰4A級休閑旅遊勝地三聖花鄉的球場,接到了停業通知,管理團隊面臨解散。成都地區整治高爾夫風暴自此掀起。
然而這一幕在北京、廣東、山東、湖北等省市亦頻繁上演。一場清理整治高爾夫球場的大幕,在全中國迅速拉開。
「高爾夫球場成名利場」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說,高爾夫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既可休閑娛樂,又可強身健體,本身無可非議,問題是中共不少政商名人將高爾夫球當幌子,他們出進球場並非單純為了運動健身,而是進行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甚至權色交易。
在大陸,高爾夫消費驚人,一張會員卡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會員每年還要繳納數千乃至數萬元的年費,此外每打一場球另要繳付數百上千元的場地費。
江蘇蘇南某球場運營人士肖勁(化名)說,會員持卡有多少是自己掏錢辦的,這個不好多說,大家都心照不宣。
而一些商人「送卡請官員打球」之風更是愈演愈烈。老闆慷慨燒錢,請高官去打球,誰能相信箇中沒有涉及「權錢交易」?
如已落馬的原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其在昆明主政時,每週要打三次高爾夫球,有時甚至去外省打,如果哪個開發商要送錢給他,就以打高爾夫球為名打賭,然後故意輸錢行賄。
再如原海南省副省長譚力在被中紀委調查之前,還由私企老闆陪同在打高爾夫球自得逍遙;原葯監局醫療器械司司長郝和平因受賄罪入獄,受賄的3張高爾夫會員卡超過了50萬元;原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唐若昕夫婦落網,腐敗目錄裡僅高爾夫會員卡一項就有百萬元。
更典型的例證是2010年浙江溫州的官員群體任職高爾夫協會事件,當地20多名現職副廳級至副處級領導幹部出任高爾夫協會的領導職務。
在中國,與其說高爾夫球場是運動場,不如說是名利場,在很多時候已異化為行賄受賄、貪污腐化、官商勾結的溫床。
一個高爾夫球場佔地少則千畝,多則上萬畝,長期遊走於中國高爾夫活躍區域的高球教練譚毅稱,「沒有地方政府的默許甚至支持,誰敢大規模建高爾夫球場?有了地方政府的庇護,投資商就有了迴旋餘地。一旦出事,由當地政府出面斡旋,甚至藉機漂白。」
對開發商而言,興建高爾夫球場並非其真正意圖,其配套的房地產才是盈利目標,對政府來說,高爾夫球場則能為地方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雙方各取所需。
江蘇蘇北一縣政府招商部門高小姐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高爾夫球場能為地方政府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一座18洞標準球場,投資至少1億元,建成後周邊土地價格至少翻倍,開業後即便按照10%的低稅率計算,每年至少也會有250萬元的營業稅收和會員費買賣帶來的1500萬元的一次性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