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何時最危險?清華教授深解析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12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12月1日,聯合國利馬氣候峰會開幕。此前,清華大學醫學院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對霧霾的成因、危害、治理等情況進行全方位解析。其中,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田埂的發言,對中國霧霾做了深入淺出的解析。

據了解,《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0次會議12月1日在秘魯利馬召開。這次利馬會議將根據華沙會議的授權,圍繞「細化協議要素」、「明確貢獻信息」、「加強行動實施」三個核心議題展開磋商。

有報導稱,目前圍繞2020年後氣候新協議的案文談判已經密集展開。預計參與會議的各方圍繞新協議的原則、方案設計、規則等問題的談判將進入關鍵階段。

而就在聯合國利馬氣候大會召開前夕,據陸媒《工人日報》11月28日報導,今年10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牽頭舉辦了一個有關霧霾的研討會,與會者對霧霾的成因、危害、治理等情況進行了全方位解析。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報告,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並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同時指出,在大氣污染物中,PM2.5的毒性和致癌指數位居首位,是一級致癌物。

田埂在發言中介紹說,化石燃料燃燒是中國PM2.5的重要來源。在全球致死的數字中,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疾病排在第8位,中國則排在第4位。事實表明,在霧霾天與霾相關的呼吸系統疾病門診病例顯著增加,比如人們所說的「北京咳」之類。

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的環保局2011年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PM2.5成分中,40%~75%的重金屬來自化石燃料燃燒,超過50%的黑碳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城市的一次排放中主要來源是燃煤、機動車等所用的化石燃料燃燒。

據報導,北京的霧霾天,有時一天空氣污染物的增加濃度最高達到200-400ug/m3。按北京市區面積為16807.8*106平方米計算,污染帶正常在0-500米高度內變化不大,而從500米到1600米直線下降,所以平均厚度可以為1000米。

2010年美國環保部發表的《顆粒物的綜合科學研究》中表示,顆粒物濃度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其中包括:呼吸道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不規則的心跳,非致命性心臟發作,某些癌症等。

田埂教授在發言中披露,污染物通常在清晨7點到8點間開始迅速增加,到10點開始進入線性增加期,而到傍晚時分開始下降,並於晚間回歸較低的值。原因是白天在水氣和陽光的作用下,一次排放的污染物發生二次反應,從而快速積累,而人的活動也在白天達到高峰,排放物的增加和積累,促使污染在下午達到高峰,而晚間,由於光照的減少,二次反應降低,排放也因為人們的活動減少而降低,從而使得空氣污染得到緩解。

田埂還特別提到,北京的霧霾曲線與普通的空氣污染曲線不同,空氣污染往往在晚間達到峰值,而白天則處於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田埂認為,這表明北京的空氣污染有其特殊性,需要更詳細的機制分析,才能最終解答北京霧霾的真正來源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