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第451期(2014/11/30)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11月30日訊】【新聞週刊】第451期(2014/11/30)

提要

台灣民主選舉 柯文哲:人民作主

香港雨傘運動 何去何從?

小鎮大風波 弗格森裁決震動全美

人物寫實油畫回歸 紐約曼哈頓開展

台灣民主選舉 柯文哲:人民作主

2014年11月29日,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選舉結束,國民黨在縣市長中共獲得499萬0677票,40.7%的得票率,是國民黨直轄市長民選史上,得票率倒數第二低,在縣市長共22席次中,僅取得其中6席;民進黨則在縣市長戰役中獲得583萬0106票,共47.55%的得票率,是民進黨歷屆史上第二高,共獲得13席次。而今次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全台眼光都聚焦在台北市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與柯文哲的對決。經過漫長的選戰,素人柯文哲打敗大連艦隊連勝文,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以85萬多票勝選。高度顯示人民做主的力量,讓執政黨經不起放大鏡的檢驗。另外,在今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以後,學生經歷學運後,了解到自身與政治的連結性,選舉思維不受到政黨分野所限,參與政治的動機也愈來愈強,也是影響這次選舉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大勝對手連勝文。

柯文哲的當選感言一開始就是感謝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他相信「民主就是人民作主」。

台北市市長當選人柯文哲:「選舉過後台北市民都是一家人,每位市民都是鞭策柯文哲的力量,今晚請帶著平安喜樂心情回家睡覺,明天早上太陽升起時開始工作。」

「柯文哲現象」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許多政治觀察者開始分析他能獲得選民青睞的原因。

跳脫傳統的競選模式,柯文哲也是第一位利用網路公開所有競選經費支出細目,並在募款金額達到法定經費上限時,主動關閉募款帳戶的候選人。

柯文哲說,「經費夠用就好,選舉經費就像魔戒,毫無節制的花費,只會造成選舉風氣的敗壞。」

面對擁有豐沛政黨資源、家財萬貫的競選對手,柯文哲沒有政黨支援,沒有財團支持,也沒有競選經費,柯文哲在這場選戰關關難過。

台北市市長當選人柯文哲:「感謝台灣、感謝偉大的市民朋友,因為這些相信的力量終於讓台北市改變成真。」

另一方面,國民黨面臨1997年以來最慘烈的一次失敗,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舉行記者會,表示人民對政府不滿的聲音,已經透過選票清楚表達,他為此請辭下台。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江宜樺:「這次選舉的結果,顯示政府的施政未能獲得民眾的滿意,而人民的聲音也透過選票,清楚地表達出來。」

前北大法學教授袁紅冰:「國民黨的這次慘敗啊,等於給了共產黨統戰台灣戰略的一個狠狠的耳光,台灣人民告訴共產黨,你們可以收買國民黨的權貴,你們可以收買大財團,但是你們收買不了台灣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對於台灣國民黨選舉大敗有感而言,他說,司法可以關住貪官,選票可以趕走庸官,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政治理想之一。

有分析認為,今年台灣大選可以說是太陽花學運效應的持續發酵,不止是對馬政府團隊的不信任,更是台灣民眾用選票向中共說不的最佳見證。

台灣民眾用選票證明,民主政治才是台灣民眾的根,一個國家的美好前途,取決於優質的人民,而非某個個人或政黨。

撰稿/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

香港雨傘運動 何去何從?

台灣民主選舉,對香港來說,是很大的鼓舞,香港正值非常關鍵的時期,被佔據的旺角已經被清場。剛獲得保釋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向媒體表示,香港「學聯」和「學民思潮」不打算重新回到旺角。中共媒体和親北京的港媒宣傳,香港雨傘運動「失敗」或「大勢已去」。不過,評論人士表示,清場只能結束抗爭的形式,而抗爭本身並沒有結束。雨傘運動已經產生很多成果,而且還將催生更多的抗爭形式。

11月26號早上,在香港旺角出現一大批戴著紅帽的人,聲稱協助原訴人清理障礙物。在場的民眾質疑這群人是否得到有關單位允許,為此雙方發生激烈口角。

學生領袖黃之鋒:「我們希望他們(法警)可以解釋,今天無緣無故,一群戴著紅帽,看來是藍帶支持者(親北京的示威者)來到這裡清理現場。他們憑什麼來清理現場?如何能證實他們是來清場的工作人員呢?」

隨後,大批防暴警察介入,與現場民眾發生多次推撞,一些抗議者被制伏帶走。包括一直站在前排的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及和中文大學學生會外務秘書司徒子朗等人被拘捕。

法院執達主任與原訴人律師等人員在旺角彌敦道口宣讀禁制令之後,警方開始清除路障。從畫面中可以看到,警方在拆除路障時,也驅趕了現場的採訪記者。

而在前一天,也就是11月25號,警方動員六千警力進駐旺角佔領區位於彌敦道、砵蘭街間的亞皆老街路段清場,與不願離去的留守民眾爆發衝突,警方動武壓制、逮捕抗爭者。

學聯常委梁麗幗:「我們提出到底控罪是甚麼的時候,這個關係到我們到底是違反禁制令,還是警方純粹是執行公安條例,警方絕對要解釋清楚給現場人士知道他們可能要負擔的刑責。」

香港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今日警方到底在哪個時候接到申請禁制令的那班人要求你們來執法我覺得警方需要交待,是不是。」

現場:「解釋、解釋。」

現場有市民舉標語抗議,及高舉我要真普選橫幅。

現場:「我要真普選、梁振英下台!」

連續兩晚的清場衝突後,27號晚的旺角也相對平靜。不過仍有大批市民在旺角彌敦道及西洋菜街一帶行走。市民們聚集在西洋菜南街假日行人專用區的戲院附近「集體看電視」,不時呼喊「我要真普選」等口號,還做出好萊塢影片《飢餓遊戲》中的手勢,抗議警察暴力清場。警方則增派警員在馬路邊佈防,以防市民走上馬路。市民在28號凌晨陸續散去。

外界猜測,「學聯」和「學民思潮」在旺角佔領區失守後,會不會將運動「升級」。但黃之鋒28號在電台節目中說,「雙學」不會呼籲市民再到旺角佔領,而是希望市民將訴求集中在政府身上,如果市民有政治訴求,應到金鐘及銅鑼灣佔領區。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更重要的是,我們爭取普選,重啟政改的決心依然是沒有改變過。我依然會繼續參與雨傘運動,依然會繼續在佔領區通宵留守,這件事是絕對不會影響到我的決心。」

據香港大學最新的民意調查,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民望較月初回升4.3分,最新評分為44.7分。市民對政府的滿意率也回升至31%,不滿意率大減11個百分點至40%。調查詢問對佔領運動的看法,有66%支持清場,贊成維持現狀的,僅26%。

而理工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73.2%的受訪市民,認為佔領人士應該退場,因為運動影響到經濟、民生。

香港時事評論員程翔:「現在是應該結束這個佔領活動,(近)百分之八十的民意,已經要求退場。由於不退場,按照香港大學所做的民意調查,梁振英的民望不降反增,老百姓對佔領造成的不便,這種怨氣已經轉移成為對梁振英的支持。」

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等媒體,以及一些親共的香港媒體,最近則紛紛報導,佔中運動「大勢已去」,或者說已經「失敗」。

不過,評論人士並不這麼看。美國「公民力量」主席楊建利認為,清場能結束的,只是抗爭的形式而已,而抗爭本身並沒有結束。

美國「公民力量」主席楊建利:「雖然沒有從具體上讓中國政府和香港政府,在2017年港首的選舉上面,做出任何具體的讓步,但是這個運動已經成型。我相信雨傘運動將會以多種形式取代單一的佔領形式,以不同的,更多樣化的形式,能夠持久的進行下去。所以說佔中運動失敗了,是完全錯誤的。」

中國問題獨立評論員李善鑒指出,即使中共對佔中運動的訴求做出讓步,也是暫時的,很可能會繼續出台另外的策略。因此,佔中運動的真正意義並不是這些短期的目的。

中國問題獨立評論員李善鑒:「我覺得這次佔中最大的意義,就是在整個佔中過程中,充分的讓香港人看到了中共的本來面目。不僅僅是香港人,全世界,包括中國人在內,都在看佔中如何發展,雙方如何表現。」

目前,金鐘及銅鑼灣佔領區仍然有許多民眾留守,香港《蘋果日報》引用註冊社工熊百祥的統計說,最近兩週金鐘佔領區的帳篷仍維持在2,100至2,200個,反映出佔領者的決心。

據了解,金鐘佔領區目前正在進行一項「星期六運動」簽名活動,希望效仿東德當年的星期一運動,以持續不斷的努力,最終令柏林圍牆倒下。發起人Andrew對媒體表示,希望民眾每週六戴上黃絲帶,前往中環核心地區,表達爭取真普選的決心。

面對政府的武力鎮壓、「反佔中」人士的針鋒相對、以及各種如「雨傘運動」影響民生的輿論。坐在烈日和大雨中的抗議者們仿佛有太多需要承受的能與不能,儘管外界不能確定佔中運動的未來何去何從,但至少他們的平和與高素質全世界都看見了。

撰稿/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

小鎮大風波 弗格森裁決震動全美

本週一(11月24日)晚上,美國中部小鎮弗格森的大陪審團裁決,對槍殺黑人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的白人警察威爾遜(Darren Wilson)不予起诉,讓當地抗議者的極度不滿,引發騷亂,震動全美。目前,威爾遜已經辭去警察一職。請看詳細報導。

美國中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郊的一個小鎮——弗格森,一夜之間成了全美關注的焦點。11月24日,人們都在等待大陪審團對這裡發生的一起槍擊案的裁決。槍擊案發生之前就已經組成的大陪審團,由12人組成,包括3名黑人(一男兩女)和9名白人(六男三女)。他們經過25天,從60個證人那裡,聽取了70小時的證詞,最後在當地時間晚上八點由檢察官宣布,不對開槍的警察威爾遜提出刑事起訴。

聖路易士縣檢察官麥卡洛克(Bob McCulloch):「大陪審團的責任是分清事實與虛構。在完整的、無偏見的、認真的檢查了所有的法律證據之後,來決定證據是否足夠對達倫・威爾遜進行刑事起訴。……很重要的一點需要再強調一次,他們是唯一的人,聽了每位目擊者的證詞,檢查了每一件物證。他們之間有對證據的討論和爭辯,之後做出了集體的裁決。在徹底瞭解證據之後,大陪審團審議了兩天多,做出最後裁決。他們裁定,沒有合理的原因起訴警官威爾遜,五項可能的指控都不成立。」

槍擊案發生在今年8月9日,白人警察威爾遜開著警車看到18歲的黑人青年布朗和同伴約翰遜走在街道中間,就停車制止。但是布朗和同伴拒絕走人行道,三人爭執起來。對於之後事件的情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描述。威爾遜在最近的電視訪談中聲稱是布朗先向他動手。

弗格森警察達倫・威爾遜:「(我說)過來一下。當時他轉過身來,罵著問:你要幹什麼,砰的一聲關上了我的車門。」

ABC新聞記者喬治・史蒂芬波洛斯(George Stephanopoulos):「他砰的一聲關上車門?」

弗格森警察達倫・威爾遜:「是的。我推車門並叫喊讓他後退,他又是把車門推向我,瞪著我。我回看他時,拳頭就飛過來了。」

ABC新聞記者喬治・史蒂芬波洛斯:「他先出拳?」

弗格森警察達倫・威爾遜:「是的,他先出拳打在我左臉上。」

ABC新聞記者喬治・史蒂芬波洛斯:「有些目擊證人說看到你在把他往車裏拽。」

弗格森警察達倫・威爾遜:「任何對執法人員的培訓都不會允許這樣做。」

警察威爾遜堅稱,他面對身高超過1米90、體重近300磅的布朗攻擊,非常恐懼,開槍是出於自衛。

檢察官在宣布的裁決中,對槍擊過程也做了描述。

聖路易士縣檢察官麥卡洛克:「他們互相爭吵,當時威爾遜先生坐在汽車裏,布朗先生站在車外駕駛側的車窗旁。在爭吵過程中,警官威爾遜坐在車裏開了兩槍。布朗先生沿著康菲爾德路跑,警官威爾遜追趕。在康菲爾德路和寇珀溪街路口附近,布朗先生停下來,轉身面向警官威爾遜。警官威爾遜也停住了。在麥可・布朗逼近警官威爾遜時,警官又開了幾槍,麥可・布朗受到致命傷。」

而抗議者認為,布朗沒有擕帶武器,不應該被開槍打死。三次屍檢報告顯示,布朗身上至少中了六槍。包括布朗的同伴約翰遜在內的一些目擊證人表示看到布朗當時舉起雙手,但是這種說法未被採信。

聖路易士縣檢察官麥卡洛克:「很多麥可・布朗槍擊案的目擊者的證詞自相矛盾,也與物證不符。有些證詞完全被物證否定。」

警方處理案情的方式也讓抗議者感到非常不滿。弗格森警方在槍擊案之後陸續公佈了員警威爾遜受傷的照片,以及案發之前布朗和同伴約翰遜曾經在一家便利店搶劫了一包價值48美元的香菸。而且對布朗的屍檢結果顯示,幾個小時前他還吸食過大麻等毒品。抗議者認為這些是有利於警方的一面之詞,是在詆毀已經被槍殺的布朗的聲譽。

有司法界專家認為,威爾遜是因為看到布朗穿越馬路而攔住他,並不知道布朗搶劫了便利店,但是這次搶劫會影響到布朗對警察的反應。

對整個槍擊案,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讀。

紐約居民尚恩:「我認為那樣做不對。即使那孩子做錯了什麼,也要公正對待,無論怎樣。」

紐約居民瑪麗:「我理解這個家庭受到的打擊,但是另一方面反應引起的騷亂,只能傷害他們自己和社區,現在是社區應該合作的時候。」

在大陪審團的裁決結果公佈之後,弗格森發生了持續數天的抗議以及騷亂,他們認為應該起訴白人警察威爾遜。抗議者至少在弗格森引發了十幾起縱火案,一些商家也遭到搶劫,抗議者還向警方投擲石塊。在美國的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城市也有抗議者示威,呼喊「舉手投降,不要開槍」,反對警察過度使用武力。整個事件震動全美,引發各媒體對種族問題、司法獨立和人權等問題的各種探討,以及很多人的深入思考。槍擊案之後,FBI介入調查,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 Jr.)還親自到弗格森了解案情。

身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的歐巴馬,也表達過對布朗的同情。白宮還特別派了三名官員去參加布朗的葬禮。對於弗格森槍擊案之後再度被廣泛關注的種族問題,歐巴馬也出言謹慎。

美國總統歐巴馬:「我們要認識到,這不只是弗格森的問題,這是全美國的問題。近幾十年我們在種族關係方面有了巨大的改進,我自己就見證了這些。…但是我們也存在問題,拋開這次具體裁決不說,也存在讓人們感到法律被有選擇的使用。我不認為這是常態,也不認為這是大多數。」

不過,根據美國司法獨立的原則,檢察官與大陪審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出於公眾壓力而違背司法精神。公眾情緒與行政部門、甚至總統的意見,都不能影響正常的司法。歐巴馬總統也呼籲抗議者尊重法律,保持和平。

美國總統歐巴馬:「我們的國家建立在法律基礎上,所以我們要接受大陪審團的決定。有些美國人同意裁決,也有些美國人感到失望甚至憤怒。這個反應可以理解,但是我與麥可的父母一樣,希望對裁決的抗議能和平進行。」

感恩節過後,弗格森小鎮已經趨於平靜。而作為一個多元社會,美國三權分立的制衡制度,以及媒體的輿論監督,也會繼續保持下去,讓整個社會在突發事件之後,回歸正常的秩序。

撰稿/胡志華 剪輯/張琳

人物寫實油畫回歸 紐約曼哈頓開展

感恩節才剛過,吃喝玩樂之後,接下來帶觀眾朋友們來個藝術饗宴,跟著我們的腳步走近文化,與藝術對話。致力於恢復傳統東、西文化的新唐人電視台,即將在下週(12月2日開始)為觀眾朋友們舉辦一場為期五天,別開生面、與眾不同的畫展。畫展開幕當天同時舉辦參賽畫家們期待已久的《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頒獎典禮。

本次畫展將展出的50幅作品,是第四屆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的入圍作品,是從20個不同地區和國家參賽的160餘幅畫作中精選出來的。

評委會主席張昆侖教授:「今年的作品的質量特別好。像這些作品,作者是經過了多少年的刻苦訓練,他才能達到這一步,他才有這樣的技術。」

今年是新唐人電視台第四次舉辦「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接納西方參賽者的作品。不少入圍的畫作出自西方畫家之手。

評委會主席張昆侖教授:「這個作者畫得非常好,而且他的東西非常清新,在海邊。你看了這兩張畫之後,是不是像呼吸新鮮空氣一樣,很乾淨。」

無論是電影界、小說界還是繪畫界,不乏技術嫻熟的作家,然而最讓藝術家們傷腦筋的,便是創作靈感。美妙而又富於內涵的境界是那樣難以觸摸。

評委會主席張昆侖教授:「現在全球性創作飢荒,在現代思潮的衝擊下,在商業運作的影響下,再加上人類道德的下滑,真正的、既有內涵,又很講究形式的完美得藝術作品很少。像這在次大賽總選出來的作品已經不多見了。」

《全世界人物寫實油畫大賽》要求參賽畫家採用西方古典傳統或正統學院派寫實技法,通過人物表現各個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理念。

評委會主席張昆侖教授:「回歸傳統寫實的手法,因為這是神留給人類的正統藝術。表達各個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理念。(如果太長,後面部分可刪減)藝術應該做到,讓人們看過之後真的能夠收益,能夠心靈開闊,能夠更高尚。通過藝術提升道德,走向光明。」

油畫大賽經理竹學葉:「我想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把純真、純善、純美,這種有益的文化,通過我們的工作,給他展現出來。這個過程就像歷史大潮一樣,真正的金子就會沉澱下來,敗絮可能就會被沖刷走了。」

第三屆參賽畫家Shirley Huang:「我覺得新唐人搞這個活動,我覺得很有體會的一點就是說我們宣傳美好的東西,把一些真誠的,其實我們畫的人要畫得讓人有一種震動的感覺真是不容易,不光是你內文化的修煉,還有你的技巧,都是需要很長時間,但是這樣一個平台給我們一個方向去努力,是好事情,我為這個鼓掌。」

人物寫實油畫大賽既是展示作品的平台,更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寫實派畫家的交流園地。組委會每年都會為參賽畫家安排許多活動,如參觀博物館、現場素描以及安排畫家間的交流等等。

每個作品都有自己背後的故事,好的作品帶有好的能量。觀眾朋友,如果您有心見證一場傳統藝術的復蘇,一定不要錯過參觀展覽的好機會。新唐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入圍作品展將於12月2日至12月6日在紐約曼哈頓西43街4號畫廊舉行,免費入場。

字幕:新唐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入圍作品展

12月2日-6日(免費入場)

4 West 43rd Street

New York, NY 10036

現場備有歷屆入圍作品畫冊供選購

撰稿/卓心緣 剪輯/寧俊蘭 採訪/艾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