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億掛牌2000萬 老百姓為不良資產買單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9月30日訊】(新唐人記者琮鈺綜合報導)大陸銀行不良貸款率已創近4年新高紀錄,迫使銀行不僅大比例核銷壞賬,還加速拋賣不良資產;而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迎來「特殊機遇」的同時,大陸納稅人被迫成為不良資產的最終買單者。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一份近期報告稱,大陸10家最大的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達1.06%,創近4年來新高。

中共銀監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金額為6944億元,與2013年末相比增加1023億元,已超過2013年全年不良貸款的增幅(992億元)。

大陸銀行賤價拋賣不良資產

據大陸媒體引述銀行業界人士透露的消息,為達到大比例核銷壞賬的目的,大陸銀行不惜以2、3折價格賤賣不良資產包,有時甚至可降至1折或更低。

而中共黨媒《人民網》曾報導,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出售一資產包,內有476筆不良債權,未償還本金總額為16.69億元人民幣,但掛牌價格僅為2000萬元,中間差價高達約84倍!

該報導還稱,大陸某大銀行上海分行近期曾將價值1.9億元的39筆中小企業不良貸款,僅以1折價格賣給資產公司,其理由是「壓降不良,不然數字太難看」。

據大陸媒體報導,一銀行業內人士透露自己曾經手過一筆折扣最大的資產交易是:總金額1億元資產包最終僅以2500萬元賤賣給資產管理公司。

華夏銀行一高管透露,2005年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曾以3000萬元折扣價,從大陸一地方銀行購入總值1.5億元的資產包。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搶購銀行不良資產

大陸銀行如此賤賣不良資產,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中共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也稱壞賬銀行):華融資產、東方資產、長城資產和信達資產。

華融資產認為,在大陸經濟下行時期,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為該公司帶來眾多商機。而東方資產也在關注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上昇的趨勢,並認為應抓住這個「特殊機遇」。

據大陸媒體報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2014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均超過30%。其中華融資產上半年撥備前淨利潤達118.04億元,同比增長34.57%。東方資產上半年撥備前淨利潤達76.48億元,同比增長39%。長城資產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5%,信達資產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30.3%。

在收購銀行不良資產方面,僅信達資產在上半年收購的不良債權資產就達853.8億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100.2%。其中傳統類不良資產增幅高達240%,這類資產上半年淨收益率高達87%。

銀行不良資產最終由納稅人買單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為剝離四大國有銀行的1.4萬億元巨額壞賬,中共當局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中共財政部是唯一股東,分別向每家資產管理公司注資100億元,並擔保這些公司從央行獲得的6041億元再貸款;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又向工商、農業、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發行8110億元的10年金融債券,按照1:1對價購買不良資產。

中共央行在1999年~2005年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了多達1.2萬億元的再貸款,而且8110億元的金融債券到期依舊無法償還。

大陸一獨立經濟評論人士稱,從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中共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資產開始,這註定是個「數字遊戲」。十幾年後,原購入的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僅有20%現金回收,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仍欠中共央行約1萬億元,欠四大國有銀行8200億元。

這些欠款無論是債券延期,還是停息掛賬,債務終究還是債務。企業債務核銷債務依靠利潤,財政核銷債務需要納稅,中共央行核銷債務則是利用通貨膨脹手段。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所購買的不良資產全部是由中共央行和財政部做擔保,實際是由納稅人買單的官方說法。當銀行壞賬積累到一定程度,只有利潤核銷壞賬才算是直接支付。而再貸款實際就是挪用納稅人的稅款注資商業銀行,用以填補壞賬赤字。此舉導致市場貨幣量減少,不會引發通貨膨脹,但可能造成通貨緊縮。

此外,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向四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都是由中共財政部做擔保人,這種方式實際是由財政部間接、延期支付這些債券。央行的再貸款儘管可以停息掛賬,但最終還是通過徵稅,由納稅人承擔。

如果中共央行基礎貨幣或者財政部的存款不足時,作為最後的「解決方案」就是央行印刷鈔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