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紅色政治與身份型社會的混合物:《紅二代宣言》

Facebook

近日出了一篇奇文,題為《紅二代應該站出來,挽救國家危難,推動中國政治大變革》,網上簡稱為《紅二代宣言》。作者王小寧既是紅二代,又是異議人士。文章很長,為節約筆墨,筆者就擇要逐條批點了。

「紅二代」與清八旗子弟是同類項

作者在文章中反覆強調紅二代「身份特殊」,以下是作者對其特殊性的概括:

一、紅二代身份特殊。作者將其身份釐定為「他們是中共領導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戰爭的參加者的後代。包括解放前參加革命的幹部的子女和革命戰爭年代去世和犧牲的革命者的子女」,並明確將其與江朱胡溫等兩代中共黨魁的子女「官二代」劃分開來。作者這一劃分比以前皇城政治圈內紅二代的劃分標準寬泛得多,那一劃分標準據說是:建國初期政府職位是副部級,軍中職位是少將(稱之為「開國少將」)。另外,作者將紅二代李鵬子女列為「官二代」,不承認李小琳兄妹幾人是紅三代,不知道是疏忽還是另有考慮。

作者釐定紅二代的身份標準,就是將中共現在釐定的離休老幹部標準延伸到子女一代。中共的特權一直按等級供給,在文革前,內部的身份識別講究紅區、白區之分,前者吃香得多。在制度上規定只有「三八式老幹部」(即1938年以前參加革命)才能叫老幹部。改革後,確定了1949年10月1日以前參加革命的都算老幹部並給予離休待遇。

二、紅二代中不少「真正繼承了中共的思想和革命傳統的人,仍然具有革命的理想、抱負和精神,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意識、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和不怕政治風險的勇敢精神」。紅二代們的「革命理想」是什麼,是否符合公眾需要,作者沒具體說明,但紅二代某種程度的不怕政治風險,也許不算誇大其辭,因為薄熙來督渝之後的所作所為,就充分展示了這種精神;王小寧當年在網上發文主張民主改革並批評中國的一黨專制,也算得上不怕政治風險。但這種不懼怕與平民出身的異議者的不懼怕有所不同,紅二代多認為自己的身份可以降低政治風險,起點保護作用;平民異議者的不懼怕是硬碰硬。

三、紅二代大多懷才不遇:「在紅二代中有較多具有政治才華的人,但很多人並沒有得到重用,甚至一直在江湖之中」「大量紅二代既未當官、也未從商,成為了普通人」——這條比較有趣,每個社會都會有不同階層的人懷才不遇,為什麼紅二代政治上不被重用會在王的眼中成為問題?那是因為這句話暗含的前提是「紅二代本該被重用」,不應該「成為普通人」。

四、「紅二代總體是好的」,只有少數紅二代是腐敗者,「現在的紅二代已被堅持專制獨裁製度和專制統治,搞權貴資本主義,侵吞國家、人民財產,搞貪腐的紅二代代表了」——這一陳述我認為大體符合事實,因為作者定義的紅二代太廣,那些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者的子女,如果不是江姐等類革命烈士名流,照顧比較有限,充其量就是撫卹金、優先參軍招干招生,讓其能夠拿到平民千辛萬苦才能拿到的體制內入場券,卻並不保證讓所有紅二代步步高陞,得到重用。「中共革命隊伍」是座等級金字塔,那麼多居於底端的普通成員,特權與高階官位畢竟是稀缺物品,不能像大白菜那樣源源不斷地供應。經過幾十年演變:有的紅二代成功接過父母的班,繼續繁榮著;有的紅二代沒能成功接班,於是衰落下去。

回顧中國歷史,這「紅一代」們確實是中共論功行賞定出來的一個特權階層,是前現代身份型社會的產物。但他們的身份又不能與享受世代恩蔭的前現代社會的皇族相比,只能與清代八旗相比,二者享受特權的理由都與「建國」有關。區別是清代是八旗子弟按級別可享有承襲爵位的待遇,最差也有「鐵桿莊稼」,生下來到死,啥也不做有份皇糧供著;紅二代們在本朝享有的待遇是有當差(入黨、進入體制內工作)的優先權,沒有不做事拿份皇糧的鐵桿莊稼。

「紅二代」集體行動有無可能

論述完紅二代具有的「群體特徵」之後,作者進入正題:紅二代要站出來。因為中國將出現大的政治動盪,「在這個關鍵時期,紅二代不應該退出中國的政治舞台,而應該發揮我們的作用,挽狂瀾於既倒。中國如果像現在這樣下去,中國共產黨將被人民認定為是一個以革命起家,最後以貪婪、暴虐、無恥、虛偽、欺壓和剝奪人民為終結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將整體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紅二代也將整體地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每一個紅二代對可能發生的結果都應想一想。我們應讓主張民主、反對權貴資本主義、反對腐敗的紅二代來代表,應該跟著他們走。」

千里築堤,到此結穴。全文從氣勢看來,很有點像中唐時開國功臣之後徐敬業請駱賓王代擬發表《討武曌檄》(非指文采),徐要衛護先祖徐世勣追隨李世民打下的李唐江山,王小寧要衛護中共的紅色江山,要將這紅色江山書上「民主」二字。但幾乎不需要仔細讀,就會發現作者要將願望付諸實施時遇到了極大困難:

第一,作者承認,「紅二代是一個特殊群體,但不是一個政治派別。他們中間的人政治立場和思想差異很大,左中右都有,並且尖銳對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走了不同的道路,成了不同的人。人的社會地位,經歷決定人的思想、情感,決定人在政治上站在哪一邊。」按照社會運動的規律,所有集體行動的第一凝聚力是基於共同利益上共同訴求,既然這個自認高於平民階層的紅二代群體思想不一,利益不同,又如何能夠在王小寧的感召之下「主張民主,反對權貴資本主義」?更何況目前一些紅二代本人就是權貴資本主義的核心人物,或者是現有體制的受益者,他們又怎可能自殺性地反對權貴資本主義?

第二,文章說,「紅二代不應該退出中國的政治舞台」,但前面又說他們「大量人既未當官,也未從商,成為了普通人」,既然已經淪為「普通人」,中國的政治舞台上本來就沒有他們一席之地,何來「退出」之說?更何況按文章劃定的身份來看,這些紅二代父母在中共「建國」以前應該已是成年人,紅二代們大多是50年代及之前所出生,年齡大都坐五望六甚至坐六望七,行將退休。如果他們想要超越自然規律,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用前互聯網時代的革命語言指點著網絡時代的中國政治,那會是一副怎樣的奇觀?

紅二代:身份型社會與紅色政治結合的識別符號

紅二代這一名詞,使用者自我感覺甚佳,卻不知這是中國社會落後的象徵,表明中國社會至今還徘徊於前現代身份型社會的陰影當中。

自中共建政以來,只有1978年到1990年代末,中國社會算是身份型社會色彩較淡時期。1978年以前,講究階級出身,實行人類歷史上只有共產國家才有的「逆向身份歧視」。進入21世紀之後,由於就業艱難,社會上升通道梗阻,中國人要想成功,父輩蔭蔽、家世淵源再度成為重要因素,官二代、富二代這類名詞應運而生,其中自我感覺最好的應該是紅二代。因紅二代認為父輩開國有功,在父輩蔭庇之下,其特權不僅應該體現在物質層面,還應該體現在軟性資源比如言論自由與議政參政的享用上。

王小寧先生以紅二代的身份發表宣言,處處強調這個群體的不同一般,因而應該有參政議政的政治特權。這份宣言,如同黨內民主的主張者一樣,正好展現了中國具有強烈的前現代身份型社會之特點。

從近代以來,所有的社會進步都是從身份型社會向契約型社會過渡。進入21世紀,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完成由身份型社會向契約型社會轉化,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一人口大國,其社會特徵還帶有如此強烈的身份型社會特徵,用「落後」二字概括實在不算貶低。

文章來源:《中國人權雙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