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8月11日訊】近日,中共媒體大肆報導郭美美從事性交易和聚眾賭博的新聞,反而引起了公眾的反感,批評中共媒體狂轟郭美美,曝光性交易的具體細節過多。那麼,在美國,官員如果買春醜聞被發現後,媒體是如何報導的呢?是集中在性工作者身上,還是把焦點投射到官員那裡呢?
新浪微博上,認證為「W&Conn LLP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的用戶@美國律師Kevin的一條微博提到,2008年美國紐約州時任州長買春醜聞被曝光後,與中共媒體相反,媒體把報導的焦點放在了這些有公職身份的「嫖客」身上。中共媒體則將目光聚焦在性工作者身上。這條微博被包括新聞學院教授、業界人士轉發。
這位紐約州州長全名叫做Eliot Laurence Spitzer (艾略特•勞倫斯•斯皮策),自2007年1月擔任紐約州的第54任州長。他在擔任州長之前曾任紐約州總檢察長長達9年。在這期間,他被認為是最令紐約商界畏懼的人物之一,還被冠以「華爾街州長」稱號。
2008年,艾略特•勞倫斯•斯皮策遭遇了一起買春醜聞,而讓自己蒙上了巨大的污點。2008年3月10日,《紐約時報》網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斯皮策涉嫌賣淫集團案件》(Spitzer Is Linked to Prostitution Ring)的獨家報導。報導稱,聯邦調查局在監聽一個高級賣淫團夥「皇帝貴賓俱樂部」時,意外發現了他。
而媒體報導《斯皮策涉嫌賣淫集團案件》這篇新聞,「刺蝟公社」通過分析認為,報導中用調查人員和執法人員雙重信源,互相印證。
在報導刊登出來以後,斯皮策立即取消了當天的所有活動,並召開新聞發佈會在媒體面前道歉,也從側面印證了《紐約時報》的準確性。
斯皮策召開發佈會後,《紐約時報》當天的報導也介紹了發佈會上的相關情況。整個報導的主題是斯皮策如何參與到性交易事件中,以及事件被曝光後相關當事人(斯皮策本人、被斯皮策在賓館冒用姓名的友人福克斯)的回應和其他政府公職人員、共和黨人的回應。
此外,《紐約時報》報導的重點在於政府工作人員,而非參與賣淫的女方的各種細節。
除了這篇主要報導之外,《紐約時報》網站上的「相關文章」的內容也多是關於州長斯皮策——如《買春醜聞會對斯皮策帶來什麼影響?》(What Is the Fallout for Spitzer?)以及對賣淫團夥的處理——如《四人因組織線上賣淫集團而被起訴》(Four Charged With Running Online Prostitution Ring)。
反觀新華網,新華網在8月4日淩晨刊登了一篇名為《從炫富到涉賭,她為何墮入犯罪深淵?--郭美美涉嫌賭博犯罪被刑拘的背後》的文章,披露了郭美美從事性交易和聚眾賭博的大量資訊,隨後當天央視新聞頻道也播出了郭美美在獄中供述賭博行為的鏡頭。
與之相比,在美國性工作者從事性交易行為雖然非法,但違法者本身作為普通公民的權利仍然能得到保護。最明顯的是性工作者的隱私權。比如在報導中未提及任何能確認性工作者個人身份的資訊(只提到了與州長進行性交易的是一名美國女性,工作名是「克利斯蒂」),未提及性工作者的家庭狀況、家屬的職業,更不用說進行性交易的次數、地點以及其他細節。新聞圖片方面,也沒有刊登關於賣淫集團成員的任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