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堅:從中英、中俄兩份天然氣訂單看端倪

Facebook

中國早已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國和能源進口的第一大國。天然氣是能源中的清潔能源,自二○○六年中國成為天然氣淨進口國,去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已經攀升至五百三十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超過百分之三十。而隨著大陸居民對空氣污染越來越反感,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會更大,對外依存度也會更大。最近,在中國政府主導下,中國分別對英國和俄羅斯簽下了兩份購買天然氣的大單。

從最近中國簽下的兩張天然氣大單,可以清楚看出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看出中共在運作國家時,明顯的將一黨私利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中英大單:雙方互利

六月十八日,中海油與英國BP簽署了價值約二百億美元的BP向中國供應能源的協議。這份協議的期限是二十年,將使中國每年液化天然氣 LNG進口至少增加一百五十萬噸。

BP給中國方面的價格大概在十四美元/百萬英熱左右。中國進口LNG主要來自卡塔爾、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也門、尼日利亞等,其中來自卡塔爾的氣源約佔三分之一。以今年三月的數據看,中國LNG進口均價為五百五十一美元/噸(十點六○美元/百萬英熱),來自卡塔爾LNG十七點九四美元/百萬英熱,也門現貨進口均價則達到十九點七四美元/百萬英熱。不過,中國還有不少天然氣是從哈薩克、土庫曼等中亞國家直接通過管道進口的。而從土庫曼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價格約為十美元/百萬英熱。雖然中國天然氣國內銷售全部是通過有國家控制的管道,但是LNG由於用途比較靈活也比較廣泛,價格比管道氣要稍高一些。

中國認為英國人給中國的LNG的價格適中,但BP認為是給了中國優惠。BP是生意人,不會平白無故給中國便宜。所以能夠達成這個價格,主要原因有二:

一、BP擁有的天然氣資源遍及全球,尤其在美國擁有資源。因美國的葉岩氣能源革命成功,美國的天然氣價格下跌厲害。而且葉岩氣革命的成果可能在未來顯得更大,那麼傳統能源市場可能進一步萎縮。因此BP願意以稍低的價格與中海油成交。反過來,也使中國能夠享受到低廉價格的美國天然氣,並且因為交易數量的龐大,中國成為美國廉價天然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二、中國願意與BP簽署為期二十年的訂單,這在國際天然氣交易市場中是不多見的。不要說未來天然氣市場難以預測,有穩定的大客戶就意味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因此BP是可以接受十四美元/百萬英熱的價格的。

中英這份大訂單談判協商所花時間也不長,從今年年初開始到六月十八日正式簽署,不到半年。由此看來,中英這份LNG長期供應合同內中雖然也含有中英友好的外交含義,但的確是份標準的商業合同,是建立在各自贏得各自利益的市場法則基礎上的。

中俄大單:誰在送禮?

五月二十一日,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上海簽署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簡直算不上是一份真正的商業合同,起碼對購買方──中國來說,是極不合算的。

這份合同的談判,如果從一九九四年中俄簽訂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算起,至今已有二十年了,就是從這份合同的具體談判至今也有十多年了。如此長時間談判成功的商業合同,又是在中俄雙方元首習近平和普京在場共同見證下簽署的,當然是要大肆宣傳的。的確,這份合同的時效長達三十年,而交易價值達四千億美元,這樣的訂單的確是創紀錄了。俄羅斯自有其在供氣基礎設施方面的困難,不過那是商業供應方的問題,與買方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可是這份交易合同中最重要的一項──交易價格對外不宣佈。據消息靈通人士估算,大概在三百五十──三百八十美元/千立方米。換算一下,大概是十點五美元──十一點四美元/百萬英熱,高於其它中亞國家賣給中國管道天然氣的價格。

這裡,看不到因為長期合同,單價就得低一點的商業因素,也看不到國際天然氣市場已成買方市場的供求關係變化因素,更看不到供方已經出現問題有求於買方,而買方可以大幅壓價的市場行為。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為這份協議付出了代價,只不過這代價是表現在外交和政治上的。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連續騷亂之後,國際上十分孤立。五月二十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在中國上海舉行。中國把它當成一樁大事,上海當天又是封路又是放假,保安措施繁多,搞得草木皆兵。不過,亞洲三個一等大國──中國、印度、日本,只有中國自己一家國家元首到會;亞洲十個二等大國:韓國、越南、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沙特,只有巴基斯坦和伊朗總統到會。可是,國家重心在歐洲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卻高調來華參加第四次亞信峰會了。很明顯,之所以亞洲那麼多國家元首不來中國,他們是不願意在此敏感時刻與俄羅斯搞在一起。

普京心知肚明,這是中國在為他站台。因此他在動身來華前,說是要帶個「大禮包」──那就是中俄供氣合同。

中國在中俄天然氣供求關係中佔著如此優勢地位,按理是不應該接受高於十美元/百萬英熱,也就是三百三十美元/千立方米價格的。如果中國考慮到多元化進口天然氣,只能接受俄羅斯的價格,那麼也沒有必要訂立時效那麼長數額那麼大的單子,更沒有必要預付給俄羅斯二百五十億美元。還有令人擔心的,預定二○一八年俄羅斯開始供氣的承諾多半屆時無法兌現。

這個「大禮包」更像是中國人送給俄羅斯的!

市場化改革,天曉得?

中國在與市場經濟體制成熟的英國人打交道時,顯得對市場法則也十分崇敬,怎麼與俄羅斯打交道時,就忘記了市場原則?

前蘇聯曾經在一九四五年之後,無私的援助過中共。蘇聯人出錢出槍,中共毛澤東出人,中國人打中國人,打下了中共的江山。因此中共黨人一直有「俄羅斯情結」。如今,中共的「紅二代」是否要報答俄羅斯?

不過,中英的那份協議是在市場經濟原則下簽署的,其二十年的有效期的承諾是完全能夠兌現的。可中俄那份購銷合同裡面市場經濟的原則還有多少?在沒有市場經濟契約精神主導下的合同,在漫長的三十年時效有多大可信性?中蘇曾經簽訂過三十年有效期的同盟條約,可不到二十年雙方就打起來了。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說,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最近簽訂的中英和中俄兩份購買天然氣協議看,所謂的「深化改革」,只是有一點市場經濟,但只要涉及黨和黨的意識形態、政治利益的時候,什麼市場經濟原則都可以丟掉的。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