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08月06日訊】2014年國際教育機器人會議比賽共有356個隊伍報名參加,從各地過關斬將晉級決賽的62個中學隊伍,於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一連五日,在南加大蓋倫體育館進行決賽。
2014年比賽的主題是用科技輔助生活,要讓機器人協助這個小紅玩偶的生活起居。
參賽高一學生湯梓暉:「把一堆零散零件搭成一個能用的機器是最快樂的。」
從北京來參賽的湯梓暉和郭瑋哲為了讓機器人有最好的表現,連午飯休息的時間都還在調整各項設定。在中國各地過關斬將後,兩人都是第一次來到美國。
參賽高一學生郭瑋哲:「相當於按正規的國際比賽,進行種子賽、淘汰賽和聯內賽這些來選。」
郭瑋哲的任務是用C語言寫程序,必須要讓機器人依光線和傳感器自己做出判斷,獨立完成任務。
參賽高一學生郭瑋哲:「比方說抬爪子、抓東西,讓馬達往前走,往後走,或讓它轉一個角度這些都可以做到,因為它的傳感器還是比較多的。」
來參賽的學生有機會互相觀摩,培養國際視野。
參賽高一學生郭瑋哲:「我覺得他們想的東西比較全面一點,一個機器可以做很多任務,但不一定要去執行。」
今年是第一次有學生從中國來參賽,共來了八十人分成十組,挑戰兩大目標。
主任評審Charles Winton教授:「第一個目標看機器人完成任務的程度,第二是看機器人能不能倖存,我們一次讓兩個機器人上臺,然後彼此競爭。」
主辦方還請來美國空軍和航天局NASA等專家學者到現場分享,讓學生有機會獲得第一手的資訊。
他們發現年輕人的思考模式不受框框條條限制,可以天馬行空、創意十足地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主任評審Charles Winton教授:「我們還常看到業界專家來看學生作品找靈感。」
這個國際機器人會議比賽每年會有不同的主題和指定完成的項目。
主任評審Charles Winton教授:「我們沒有既定答案或最佳方法,但學生找出的辦法總讓我們驚喜。」
第二年在此擔任義工的清華畢業生任燕,自己就讀八年級的兒子連續兩年報名參賽,很開心看到孩子勇於接受挑戰。
大會義工任燕:「有挑戰,然後呢要接受挑戰,這是我最高興的,包括我兒子和他的同組組員都是這樣。」
直到正式比賽前,學生們可以一直進行測試調整。
大賽地區協調主任Ross Mead:「沒有指令,全靠學生的創造力與工程技術,完全是學生自發研究的成果。讓中學生從小使用C語言是很重要的,這樣他們可以繼續在數理工程界深造就業。」
練習熱身與正式決賽場地,都在南加大2006年新開放的蓋倫體育中心Galen Center舉行。
2015年的國際教育機器人會議及比賽將會移師新墨西哥州。
新唐人記者黃文華、鄭浩洛杉磯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