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共當局不應讓人民幣貶值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5月17日訊】(新唐人記者琮鈺綜合報導)近期,許多西方經濟學家認為,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經被高估30%,對大陸出口貿易不利,影響經濟增長,因此人民幣應該貶值。但5月15日,《金融時報》發表評論,中共當局不應讓人民幣貶值。

5月15日,《金融時報》評論說,由於對大陸經濟增長理解有誤,因而導致對大陸匯率制度判讀錯誤。中共央行的外匯政策已經反映出,人民幣貶值不僅是場經濟爭論,也是一場政治的較量。

人民幣不應貶值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首先是外匯中期匯率預期對資金流動影響力甚大。當資本出現外逃時,必將對大陸金融系統造成巨大損失。最近20年,大陸吸引了眾多投資,呈資金淨流入狀態。因此,中共央行買進淨流入的外匯,向市場投入等值的人民幣,致使大陸貨幣供應大增。儘管外國資金淨流入一直處於高水平位置,但多數來自資本賬戶,而非經常賬戶。

如果高位資金流入推動大陸的外匯儲備增加,其中極有可能大部份資金是屬謀求套息收益獲利和豪賭人民幣升值的投機資本。當中共央行操控人民幣匯率,改變升值預期,不增加利率,那麼這些投機資本必然在短期內撤出大陸;再加上大陸眾多外逃資金,最終帶給金融系統是潛伏性的危險。

其次,人民幣匯率在大陸經濟政策調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共央行通過匯率制度可以調整不同經濟部門的相關成本。人民幣貶值會推動大陸外貿出口增長,抑制進口,可能會影響其它經濟部門收入增長,導致經濟增長點從資本密集型行業、服務業或政府部門轉移集中在外貿行業。這與中共當局所倡導的經濟再平衡政策相悖。

只有利率、薪資和外匯匯率共同增長,增加國民生產總值中國民收入的比例,才能達到經濟再平衡的要求。在大陸經濟欲從過度依賴投資轉向依靠國民消費的過程中,只有大幅增加國民收入,推動國民消費才能制止經濟大幅下滑。但在目前情況下,人民幣貶值只減少了大陸外貿行業的成本,卻增加了其它經濟部門的成本負擔,因此人民幣貶值正負作用一樣大。

在大陸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依然需要保持經濟增長。中共當局在製定外匯政策時,不僅需要考慮資本流動對國民經濟穩定性的影響,還需考慮經濟轉型調整的成本合理分配。這些考量對經濟政策非常重要。

總將有一天,人民幣匯率的確需要下調,但至少現在不是最佳時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