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失控 學者:源自國民兩黨各自盤算

Facebook

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建議,若是國民黨認為,服貿逐條審查曠日費時,就折衷提出10大項最具爭議的項目來檢視,例如有違國家安全、通訊安全、言論自由等,既不用逐條審查,又能讓爭議之處有討論空間,讓民意充分反映,才能讓雙方都服氣。

這次亟欲通過服貿協議的手段,顯示出國民黨的急躁,也是建築在總統馬英九錯誤的思維上,總認為台灣必須跟各國廣簽FTA,在這之前必須與中共簽署經濟合作的協議,否則台灣就完蛋了。他說,這是個錯誤的迷思。

姑且不論服貿協議一路黑箱作業,這樣設計也必須得到民進黨配合,勢必面對全民的反彈,即使表決通過,也窒礙難行,這是國民黨糊塗的地方。

尤其近幾年社會運動主導權,已由公民奪回,幾乎不在民進黨手上,從洪仲丘、食安議題等就可看出。明居正表示,國民黨原來有機會可以跟全民說清楚服貿協議的過程、原委,卻不斷錯失時機,放任爭議擴大,形成進退失據、難堪的局面;最好能由國民黨黨鞭林鴻池出面向民進黨提出協商,再由立法院長王金平出面斡旋。

「若是國民黨依舊鐵板一塊,堅守協議必須「包裹式」通過,那這場爭議一定是無休無止,年底的選舉台灣公民恐將以選票表達對執政者最大的憤怒。」明居正直言,服貿最可能的走向,將會朝抓出最具爭議的幾個項目,最後由民進黨、公民團體在服貿協議後面加入但書,而表決通過。

不過國民黨又會面臨一個問題,必須捧著這份由台灣全民檢視、修改過的服貿協議,回頭與中共重啟談判,其中的影響與開放項目勢必重新洗牌。

這幾年台灣風起雲湧的學生、公民運動,具有何種意義與指標?明居正談到,這是成熟公民力量的展現,以及應有的表現,公民本來就有參政權,透過選出的民意代表全民問政,實行代議政治,甚至公投,或是直接上街頭表達訴求。但讓學生必須用衝進立法院如此下策,來表達意見,則是執政者最大的警訊。

服貿爭議引發24年來最大學運,在國民兩黨心中互有政治盤算之下,形成目前強渡關山,或是全部攔下這兩種極端的結果,讓全民「被迫」悲憤地,用如此激烈的做法來阻止、抗爭。

轉自《大紀元電子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