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03月30日訊】一周經濟回顧(575)(2014年3月30日):馬航事件凸顯航空業改革的必要性。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鯨吞克里米亞時間不長,部分西方知識份子已經開始為普京開脫。基辛格老先生就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說,站在俄羅斯的角度看,烏克蘭從來都不是外國,二十三年前剛剛獨立,他還追溯歷史到1709年,彼德大帝在烏克蘭的波爾塔瓦打敗了瑞典軍隊。絕大多數的克里米亞居民是俄羅斯人,本來隸屬俄國,五十年代前蘇聯的官僚運作將之劃分給烏克蘭。有的西方學者說,烏克蘭投入歐盟或者北約組織的懷抱,民選總統被推翻,莫斯科怎能坐視不管?況且,這是克里米亞人自己的選擇,是公投的結果。冷戰結束之後,美歐一邊宣揚民主、法制,一邊不斷擴張北約,不斷蠶食華沙公約國的地盤。白宮派往莫斯科的代表麥克.麥克法爾星期一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當俄國人問他,美國反對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那為什麼美軍侵佔伊拉克時,他無言以對。本開場白這裡給這些學者和外交官們提供一些參考答案。歷史淵源不能作為領土主權的基礎,看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爭奪耶路撒冷就知道了,歷史上,烏克蘭對俄羅斯一直是外國,1939年9月之前,烏克蘭一直是波蘭的一部分。民族成分也不是領土的基礎,如果說因為大多數居民是俄羅斯人就可以侵佔克里米亞,那是不是北京或者臺北也可以把新加坡納入中國版圖呢?如果說當地居民公投支持就有了合法性,那是不是也可以說,如果香港舉行公投加入英聯邦,是否香港就成了英國領土了呢?伊拉克跟克里米亞也不是一回事,美軍推翻薩達姆獨裁統治,是在伊拉克駐軍十年,一邊跟游擊隊打仗,一邊建立民選政府,如今也從伊拉克撤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一個防衛聯盟,不是北約東擴惹到了俄羅斯,是波蘭和其它波羅的海國家申請加入北約。對莫斯科來說,來自內部的不滿遠遠超過外部威脅。俄羅斯經濟是建立在自然資源的基礎之上,尤其是能源,普京侵佔克里米亞,必然讓歐美調整能源政策,如今美國已經成了能源供應大國,天然氣成本只有歐洲的三分之一。普京占了克里米亞,贏得民意,但如果因此傷害經濟,這樣的民意能支撐多久?要知道,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啊。這是今天的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