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將山東平度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此次火災造成了一死三傷的悲慘結局。諸多跡象顯示,這是人為縱火,而非自然起火,而縱火者一定是強制徵地的利益方。
一死三傷之後,悲劇並未結束,為了湮屍滅跡,當地官方半夜出動大批警察搶奪死者耿福林那燒焦的屍體,並與死者家屬發生衝突。事情敗露之後,官方稱當時警察只是為了「維持秩序」。好一個自欺欺人的說辭,中國每年喪事如恆河沙數,誰見過警察如此「盡職盡責」?
暴力徵地、拆遷、搶屍,這是如今的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圖景,任憑官方如何將網友的爆料斥之為「謠言」,如何將警方的搶屍舉動美化為「維持秩序」,事實與真相卻已經為公眾所認定。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此事最終峰迴路轉,就連平度警方也最終承認發生在3月21日凌晨的血案有縱火跡象。而中紀委對此事的電話受理,也使得平度官方不得不以較之以前不同的態度來處理此事。
果不其然,5天之後,警方便通過齊魯網發佈了涉事7人被刑事拘留的消息。消息顯示,3.21縱火案3月25日已經告破,4名施暴者受王月某及杜家疃村村委會主任杜群某和工地承建商崔連某指使實施了縱火暴行。目前,平度市公安局已將此 7人刑事拘留。
說實在話,平度警方的這種通報內容讓人看了十分彆扭。既然已經確定了7人涉嫌指使和實施縱火,為何要將這些人的真實名字隱去一個字,而以「某」代替?非常明顯,不是警方不知道這些人姓甚名誰,而是為了顧及這些人的顏面,才採取了這種方式處理。倘若是是平民百姓一把火燒死了權貴階層,絕不可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警方的調查結果與公眾所想像和推斷的絲毫不差,縱火案果然是官方與開發商合作完成。村委會主任雖然名義上是村民選舉出來的,實際上卻是由上級任命,在此案當中,村主任顯然是徹頭徹尾的官方代表。村主任與開發商共同指使他人縱火燒死失地村民,這再一次證實了強制徵地背後必有官商勾結這一條鐵律。
當然,警方的通報當中不會告訴公眾受指使者的身份,現實生活中,敢於充當官方和開發商打手的除了警察,就是黑社會。在警方的通報當中,指使縱火的實際上有3人,除了村主任和開發商的人之外,還有一個姓王的,警方沒有告知他的工作單位和職業,很可能他就是當地的黑社會頭目,而受指使的4人則是黑社會成員。
只要熟悉中國社會生態的人都知道,地方黨政機關,尤其是基層黨政機關,基本上實現了官匪一家。官匪之間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在徵地和拆遷的事情上,官商匪往往同心協力,共同對付平民百姓。此次的平度血案,顯然也是官商匪合謀的結果。
3.21 縱火案4天之後便告破,這可以說給了死者家屬和公眾一絲慰藉,只是,還遠遠談不上大快人心。眾所皆知的是,此事所涉及到的徵地面積非常之大,遠非杜家疃村所能操作。雖然村主任被認定為縱火案的指使者,但是,沒有上級的指使和撐腰,他絕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韙。
開發商拿地,尤其是大面積拿地,至少需要青島市批准,或者是山東省批准,杜家疃村村主任不為民做主反替官作惡,除了因為有利可圖之外,還有身不由己的因素在內。他被繩之以法,雖然罪有應得,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縱火一事上只不過是只替罪的羔羊,他背後的黑手依然逍遙法外。
齊魯網的相關報導甫一問世,就被各大門戶網站爭相轉載,並引發了公眾對這一事件的繼續關注與熱議。有網民質問:「後半夜調動數百警察,一個村主任能有如此大的能量?」。毫無疑問,平度官方將7位涉案人繩之以法,只是為了應付輿論,也是為了向上級交代,實為丟卒保帥之舉。這只是官方的一條退路,這或許是在作案之前就已經設計好了的。
平度官方自始至終都在顯示權力的傲慢,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有所讓步,但在查處縱火案時的輕描淡寫說明,他們並無痛改前非之意,而是在對公眾虛與委蛇。等風頭一過,估計一切又都會死灰復燃。去年的記者陳寶成案曾一度讓平度如坐針氈,原以為在強制徵地、拆遷方面,平度官方會有所收斂,沒想到如今卻是變本加厲,完全到了視人命如草芥的無法無天境地。
幸虧這是一個互聯網四通八達,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否則3.21縱火案絕不可能進入公眾視野,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宗無頭的懸案,永遠抓不到兇手,而當地村民的失地和遭受欺凌並求告無門將成為一種必然的命運。是公眾和媒體的關注給了村民以力量,也挽回了部分人一絲原本瀕臨破滅的法治信心。
按照以往的經驗分析,只要高層不向山東方面施壓,被抓捕的7人在日後估計都能獲得從輕發落,即使公眾輿論再怎麼窮追猛打,也不可能讓他們殺人償命,更不可能挖出幕後那一隻隻貪得無厭且無法無天的黑手。當然,從中紀委已經受理此案的情況看,事態還是有向公眾滿意的方向發展的可能。
事實上,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一直到今天,強制拆遷、徵地的現象在偌大的中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即使此次平度的縱火案最終能圓滿解決,也不能保證在今後不會有類似的惡性事件發生。唯有改變產生這類事件的制度性的土壤,實施憲政民主,才能一勞永逸,讓民眾安居樂業,讓官員不再胡作非為,讓開發商不再唯利是圖,讓黑社會銷聲斂跡。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