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反服貿 台灣人的自我拯救 ——兼論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啟示

Facebook

自從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台灣的國府所作所為就越來越像港府——北京的政治代理人,台灣媒體被中資明目張膽地滲透,經濟上的空心化日益嚴重,國民黨對北京的依附成了該黨的政治資本。因此之故,北京已經將「統一」看作指日可竟之功。北京推出《兩岸服貿協議》(以下簡稱為《服貿協議》)的目的,就是打算為中台一體化鋪上最後一塊鋪路石,沒想到這一桶滾水倒進去,將溫水裡的一些青蛙燙得猛跳起來,開始自救了。



台灣學者剖析《服貿協議》陳明利弊

台灣反服貿並非即興而起的一場街頭運動,更非中國官媒宣稱的青年們趕時尚。它是台灣學界、學生、市民等多重疊合的利益訴求,其中隱含的最重大目標乃是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對持續多年的「紅色滲透」,台灣學界及民間社會早有感覺,無奈藍綠之爭早已經讓台灣的民主政治處於半癱瘓狀態。這次以服貿為引爆點,乃因台灣人民感到再不行動,台灣將步香港後塵,民主制度難以保全。

大陸官媒宣傳說《服貿協議》是中台雙贏,台灣反對者因為不懂,故爾盲目反對,並被台獨勢力所利用。但這次他們所說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台灣民眾並不相信那些說法,比如說「一旦通過《服貿協議》,台灣的產業就會全部倒閉」之類的。最開始,台灣民眾主要的反應是「政府在《服貿協議》上溝通不足」、「官員說明時術語太多、越聽越迷糊」。

從專業角度講,《服貿協議》乃北京有備而來,準備了很長時間,涉及幾十個產業,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對兩岸的相關產業及政策做詳細研究,確實無法指陳利弊。正是台灣大學幾位學者的努力,台灣民眾才能瞭解《服貿協議》對台灣造成的實際傷害。

為了讓大家瞭解《服貿協議》,台大鄭裕玲、張錦華等幾位教授不憚勞煩,逐條解析,經過數月努力,終於寫成《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的衝擊分析》,為本次反服貿提供了專業分析。

中國的政治反對者(包括維權者)當中,有些人因自身文化不高,出現反智傾向。在對民主運動與民主制度不甚了了的情況下,經常極度誇大街頭活動的意義,鼓吹「千呼萬喚,不如街頭一站」,以奚落辱罵「公知」為樂。本次台灣反服貿運動,至少應該讓這些人懂得一點,現代社會並非農民起義時代,長矛大刀一舉,砍人頭就算革命,「劉項原來不讀書」是行不通的。

民主社會成長的青年易於組織

台灣青年的政治冷感緣於對藍綠黨爭的厭倦。但他們成長於民主社會中,其社會化過程使得他們具有清晰的權利意識。如果說在大陸動員學生參加社會運動,還得經過一番反洗腦,才能讓學生們擺脫「民主不能當飯吃」的「動物農莊意識」。台灣青年學子知道捍衛權利必須通過社會參與,因而投入到反服貿運動中來。一旦投入,他們這代人又能充分利用網絡平台迅捷傳播並組織各種活動,效率很高。例如他們蒐集各種信息,做成《服貿協定非懶人讀本》,裡面附有《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全文》與附件,另外還列有關於自由貿易重要性的普及版,在《關於中國因素》一欄,還列了六篇文章,特別解讀各種中國因素是否會發生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對於不懂服貿協議的人來說,關於程序瑕疵(五點)、關於產業影響(六點)、世代差異與衝突、「服貿之後,我們該做的事」,都具有指導參考意義。

反服貿還產生了一個「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組織開辦了「反黑箱服貿街頭民主教室」,進行反服貿常識普及活動;Facebook上開設了一個反黑箱服貿協議社區(Community),隨時發佈各種信息。與馬英九政府的官方解釋相比,反對者以淺顯易懂的網文、圖表、漫畫、視頻等,在《服貿協議》的話語權和解釋權上佔了上風。他們在網站上專門列出全台灣立委名單及電話,動員台灣民眾履行公民義務,行使公民權利,給立委打電話,表明反服貿的態度。

國民黨除了努力將反服貿拉向藍綠黨爭之外,最尷尬的是無法解釋馬英九政府為何要盡快通過《服貿協議》。一位美國華人發推說,「電視上看見馬英九總統說,如果服貿協定被否決,『人家會說我們不守信用。』這個『人家』是誰?大家都知道。國共談判吃了這麼多虧,還怕『人家』不信任你。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不是電視上直播,不敢想像他會用如此直白的語言。難怪他的支持率低到被冠以『九趴總統』的稱號。」

反服貿於台港的意義

近年來,由於馬英九政府對北京的叩頭路線,兩岸統一之勢漸成。台灣青年一代在享受前輩艱苦奮鬥爭取來的民主自由之時,並不知道因為有大陸的種種羈絆,守護民主自由並不容易。是服貿協議這桶滾水燙醒了他們,使他們開始行動起來,行使公民權利,守護台灣。

這次反服貿在香港引起很強烈的反響。民主人士李怡用他的方式提醒台灣人,「香港曾經是台灣人殷羨的榜樣,今天淪為台灣人的前車之鑑,除了中共沒有落實一國兩制之外,最關鍵的是許多港人沒有把香港當作自己的家園,只管賺錢或撈取政治經濟利益,未必願為公義犧牲經濟利益」。有一張在網上廣泛流傳的照片,畫面是一位戴眼鏡的香港青年在脖子上掛一塊牌子,上書「我是香港人,請踩在我們的屍體上,想想台灣的路。」與此同時,香港人發動了「守護民主,抗拒黑箱:香港人力挺台灣反服貿」的活動,支持台灣反服貿。



反服貿在中國大陸引起的認知分裂

如同所有反對運動一樣,台灣反服貿在中國大陸的網友當中,同樣引起嚴重分裂。

中共在香港的喉舌媒體如香港文匯網在微博上說,「反服貿成了台灣年輕人的『時尚』」,極力貶低參與者的覺悟與政治意義。《人民日報》海外版則稱服貿給了台灣多少讓利,希望反對者「請先做好功課再說」,還在《變質學生運動折射台政治困境》中稱,「兩岸服貿協議本是兩岸雙贏的經濟協議,如果遲遲不能生效,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諸多後續談判都會受到負面影響。面對時不我待的發展機遇,台灣經濟卻一再被民粹政治拖了後腿,這既是台灣經濟的困境,同時也是台灣政治的悲哀」。還有人將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1000多億美元看作是大陸給台灣的好處。

上述言論得到不少平時還算清醒的公知附和。中國網友大都對台灣同胞的「忘恩負義」表達憤怒與不滿,這種態度可以概括為:「給了你們那麼多好處,你們還不知足,搞什麼反服貿」——這一思維的誤區根源在於:認為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即使是人的自由、尊嚴、權利等等,也都可以在「給了錢」之後逼人讓渡。中國政府在維穩中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人民內部問題人民幣解決」。這種思維主導下的社會,很難真正理解「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儘管大陸刪帖非常厲害,還是有一些不同聲音能傳進去,我寫的那篇《服貿協議:中台一體化的最後一塊鋪路石》,就被大陸網友多方流傳。在某網站微博上被人轉發後,一天之內轉發逾8萬多,但旋即被封殺。從回帖者的言論看來,當人們明白台灣人為何要反服貿之後,大多持支持態度。儘管這些人從未到過台灣,但他們卻緣於一種樸素心理,中共在大陸的專制統治缺乏人性,台灣同胞不應該受這種苦。在他們心目中,台灣民主制的建立,不僅是台灣人民的勝利,還以其存在粉碎了「華人社會不適宜民主制」的謬說。

網絡時代封堵不住資訊,我相信台灣反服貿給中國大陸的政治反對者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無論是組織手段還是傳播手段、儘可能爭取更廣泛的社會支持等方面,台灣反服貿都有可借鑑之處。

文章來源:《中國人權雙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