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24年前同天 李登輝見野百合學運代表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3月22日電】史上頭一遭,國會議場史無前例的被佔領,也是24年來台灣發生的最大學生抗議活動「太陽花學運」(「318學運」)。但身為總統的馬英九,並未在學生的最後通牒時間3月21日中午前,回應任何訴求。巧合的是,24年前的這一天,當時總統李登輝在總統府接見了在中正紀念堂靜坐的「野百合」學運學生代表,並且承諾學生提出的多數訴求,開創台灣民主化契機的歷史性新頁。

1990年3月16日,因對來台40年從未改選的「老賊」國大代表及增額國代自肥延任不滿,有9位台大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抗議,拉出寫著「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皇帝的壓榨」的白布條,為「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揭開了序幕。隨後效應逐漸擴大,各大專院校紛紛響應,廣場湧入甚至達6,000位學生。

3月17日傍晚,200多名學生進駐廣場靜坐,台大自由派學者並於同日發起「柔性罷課」,宣布自19日起一週將上課地點改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並定名為「民主教育週」。由於各級議會與社會團體自16日起,就陸續發表「聲討國大」行動,國民黨政爭已拓展成全民各階層的動員,在媒體持續披露廣場靜坐消息下,17日在學生靜坐現場旁圍觀的群眾,已迅速突破2,000人,廣場儼然成形,並持續成長。

3月18日,廣場的靜坐運動已快速發展成全國性的學運學子串連活動,參與靜坐示威的大學生已達數千人。學生表示要以「自主、隔離、和平、秩序」的四大原則來進行廣場抗爭時,三月學運用自主的邏輯,宣示學運成為獨立自主的社會力之一。學生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及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等4大訴求,要求李登輝及當時行政院長李煥在21日前回應。

當天下午,剛成立的民進黨也發起造勢大會,動員數萬群眾在廣場大門旁邊進行演說,主軸在於聲討國大。

據消息人士透露,力求爭取總統連任的李登輝,當時正處在國民黨內主流、非主流鬥爭風暴中,得知學運發生,且傳出台大已有不少學生罷課參加,致電當時台大校長孫震呼籲學生不要罷課,但孫未出面呼籲。學潮逐漸擴大,有學生開始絕食,李登輝19日決定「正面應對」,請學生推派代表到總統府見面,不過學生代表拒絕被總統摸頭。

親李人士透露,其實李登輝當時就想親自前往廣場探視學生,最後卻因國安局情資顯示廣場上有不明人士攜帶槍械,可能有維安問題,因此李僅乘車在中正紀念堂周邊繞了一圈,隨即返回總統府。

3月20日,廣場靜坐的學生已超過五千人。時值總統大選的前一天,全國目光焦點均聚集在廣場,學生的壓力越來越重。總統府發新聞表示李登輝已決定召開國是會議,並訂定改革時間表。

3月21日,甫當選第八任總統的李登輝,再次提出下午3點在總統府與學生代表見面,不過學生推派代表花了些工夫,直到晚間8點,這場終結學運、開啟台灣民主化契機的歷史性會面才終於開始。53名學生代表與李登輝見面,達成四點共識。

當時就有學生代表在會中質疑李登輝為何不願到廣場見學生;李登輝當時起身問在場學生代表:「廣場有槍,你們知道嗎?」強調若他的安全出問題,國家混亂可能更一發不可收拾。

3月22日早晨,學生指揮中心正式宣佈撤退聲明:〈追求民主、永不懈怠〉,校際會議最後決定繼續「全國學生運動聯盟」(簡稱「全學聯」)之組織工作,各地學生陸續撤出廣場,結束為期6天、成為台灣學運典範的的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學運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學生抗議行動,同時也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在該次學生運動後,時任總統李登輝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使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歷史的軌跡重複著,1949年的321這一天,台灣也曾發生一次學生運動;接著24年前的1990年,「野百合學運」在321和平落幕,開創台灣民主化契機的新頁;這次,台灣似乎又來到重要的轉折點上,不過「太陽花學運」比過去「野百合學運」規模更大,將如何化解,考驗執政當局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