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連載】《三俠五義》第四十六回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0月9日訊】【導讀】《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是中國清代咸豐年間著名的公案俠義小說。它是根據藝人石玉昆說唱的《龍圖公案》及其筆錄本《龍圖耳錄》編寫而成的,全書共一百二十回。清人俞樾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並首刊於光緒五年 (1879)。小說描寫的是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俠客義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作品,《三俠五義》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

第四十六回 設謀誆藥氣走韓彰 遣興濟貧忻逢趙慶



且說盧方又到開封府求見,你道卻為何事?只因他在文光樓盼到三更之後,方見韓彰蔣平回來。二人見了盧方更覺詫異,忙問道:「大哥,如何能在此呢?」盧方便將包相以恩相待,釋放無事的情由,說了一遍。蔣平聽了,對著韓白二人道:「我說不用去,三哥務必不依。這如今鬧得倒不成事了。」盧方道:「你三哥那裡去了?」韓彰把到了開封,彼此對壘的話說了一遍。



 

包公見蔣平骨瘦如材,形同病夫,便問:「此是何人?」盧方一一回稟包公,方知就是善泅水的蔣澤長。忙命左右看座。連展爺與公孫策俱各坐了。包公便將馬漢中了毒藥弩箭昏迷不醒的話,說了一回。依盧方就要回去向韓彰取藥。蔣平攔道:「大哥若取藥,惟恐二哥當著五弟總不肯給的;莫若小弟使個計策將藥誆來,再將二哥激發走了,剩了五弟一人,孤掌難鳴,也就好擒了。」盧方聽說,便問計將安出。蔣平附耳道:「如此,如此。二哥焉有不走之理。」盧方聽了,道:「這一來,你二哥與我豈不又分散了麼?」蔣平道:「目下雖然分別,日後自然團聚。現在外面已交五鼓,事不宜遲,且自取藥要緊。」連忙向展爺要了紙筆墨硯,提筆一揮而就,折疊了叫盧方打上花押,便回明包公,仍從房上回去,又近又快。包公應允。蔣平出書房,將身一縱,上房越脊,登時不見。眾人不稱羨。

  

單說蔣爺來至文光樓,還聽見韓彰在那裡勸慰白玉堂。原來白玉堂的餘氣還未消呢。蔣平見了二人道:「我與大哥將三哥好容易救回,不想三哥中了毒藥袖箭,大哥背負到前面樹林,再也不能走了,小弟又背他不動。只得二哥與小弟同去走走。」韓爺聽了,連忙離了文光樓。蔣平便問:「二哥,藥在何處?」韓彰從腰間摘下個小荷包來,遞與蔣平。蔣平接過,摸了摸卻有兩丸,急忙掏出。將衣邊釦子咬下兩個,咬去鼻兒,滴溜圓,又將方才寫的字帖裹了裹,塞在荷包之內,仍遞與韓彰。將身形略轉了幾轉,他便抽身竟奔開封府而來。

  

這裡韓爺只顧奔前面樹林,以為蔣平拿了藥去,先解救徐慶去了。那裡知道他是奔了開封府呢。韓二爺來到樹林,四下裡尋覓,並不見有大哥三弟,不由心下納悶。摸摸荷包,藥仍二丸未動,更覺不解。四爺也不見了。只得仍回文光樓,來見了白玉堂,說了此事,未免彼此狐疑。韓爺回手又摸了摸荷包,道:「呀!這不像藥。」連忙叫白玉堂點著火種,隱著光亮一看,原來是字帖兒裹著鈕子。忙將字兒打開觀看,卻有盧方花押,上面寫著叫韓彰絆住白玉堂作為內應,方好擒拿。白玉堂看了,不由得設疑,道:「二哥就把小弟綁起,交付開封府就是了。」韓爺聽了,急道:「五弟休出此言。這明是你四哥恐我幫助於你,故用此反間之計。好,好,好!這才是結義的好兄弟呢。我韓彰也不能作內應,也不能幫扶五弟。俺就此去也。」說罷,立起身來,出了文光樓,躍身去了。

  

這時蔣平誆了藥,回轉開封府,已有五鼓之半,連忙將藥研好,一半敷傷口,一半灌將下去。不多時,馬漢回轉過來,吐了許多毒水,心下方覺明白。大家也就放心。略略歇息,天已大亮。到了次日晚間,蔣平又暗暗到文光樓。誰知玉堂卻不在彼,不知投何方去了。

  

盧方又到下處,叫伴當將行李搬來。從此開封府又添了陷空島的三義幫忙扶著訪查此事,卻分為兩班:白日是王馬張趙細細緝訪,夜晚卻是南俠同著三義暗暗搜尋。

  

不想這一日,趙虎因包公入闈,閒暇無事,想起王馬二人在花神廟巧遇盧方,暗自想道:「我何不也出城走走呢?」因此扮了個客人的模樣,悄悄出城,信步行走。正走著,覺得腹中饑餓,便在村頭小飯鋪內,意欲獨酌吃些點心。剛然坐下,要了酒,隨意自飲。只見那邊桌上有一老頭兒,卻是外鄉形景,滿面愁容,眼淚汪汪,也不吃,也不喝,只是瞅著趙爺。趙爺見他可憐,便問道:「你這老頭兒瞅俺作甚?」那老者見問,忙立起身來,道:「非是小老兒敢瞧客官。只因腹中饑餓缺少錢鈔,見客官這裡飲酒,又不好啟齒。望乞見憐。」趙虎聽了,哈哈大笑,道:「敢則是餓了,這有何妨呢。你便過來,俺二人同桌而食,有何不可。」那老兒聽了喜歡,未免臉上有些羞慚。及至過來,趙爺要了點心饃饃,叫他吃。他卻一壁吃著,一壁落淚。

  

趙爺看了,心中不悅,道:「你這老頭兒好不曉事。你說餓了,俺給你吃。你又哭些甚麼呢?」老者道:「小老兒有心事,難以告訴客官。」趙爺道:「原來你有心事,這也罷了。我且問你,你姓甚麼?」老兒道:「小老兒姓趙。」趙虎道:「噯喲!原來是當家子。」老者又接著道:「小老兒姓趙名慶,乃是管城縣的承差。只因包三公子太原進香……」趙虎聽了道:「甚麼包三公子?」老者道:「便是當朝丞相包相爺的姪兒。」趙虎道:「哦,哦!包三公子進香,怎麼樣?」老者道:「他故意的繞走蘇州,一來為遊山玩水,二來為勒索州縣的銀兩。」趙虎道:「竟有這等事!你講,你講。」老者道:「只因路過城縣。我家老爺派我預備酒飯,迎至公館款待。誰想三公子說鋪墊不好,預備的不佳,他要勒索程儀三百兩。我家老爺乃是一個清官,並無許多銀兩,又說小人借水行舟,希圖這三百兩銀子,將我打了二十板子。幸喜衙門上下俱是相好,卻未打著。後來見了包三公子,將我弔在馬棚,這一頓馬鞭子打得卻不輕。還是應了另改公館,孝敬銀兩,方將我放出來,小老兒一時無法,因此脫逃。意欲到北京尋找一個親戚,不想投親不著,只落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衣服典當已盡,看看不能餬口,將來難免餓死,作定他鄉之鬼呀!」

  

趙爺聽至此,又是心疼趙慶,又是氣恨包公子,恨不得立刻拿來,出這口惡氣。因對趙慶道:「老人家,你負此沉冤,何不寫個訴呈在上司處分析呢?」

  

未知趙慶如何答,下回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