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埠新年習俗 曲藝匯演篇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01月22日訊】位於曼哈頓的華埠在紐約歷史悠久,由於聚居的華人多是南方廣東各省縣人士,本身帶來過年的習俗,再加上在紐約的地理環境,孕育出過中國新年的特有習俗,與紐約其他華人社區大不相同。下面就隨本臺記者安心去探尋一下古老華埠的新年習俗-曲藝篇。

中國新年期間,紐約華埠傳統的慶祝節目之一,就是新春曲藝匯演。今年將從正月初三,也就是2月2號開始,一直要演到8月底,歷時達半年之久。新春曲藝匯演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在全美華人社區實數罕見。

在這長長的節目單上,排滿了21家劇團演出的時間,從新年開始每個週六週日的中午12點,在中華公所的大禮堂演出,一直到8月31號。而在華埠想參加匯演的劇團遠不止這些。

「差不多30、40多個團體報名參加,因為演出的團體太多,用抽籤方式來安排,他們的演出次序。」

由於華埠的老僑大多是早期從廣東移民來美,每年新春匯演中,粵劇的曲目就佔絕大多數。華埠老人中心的粵劇團就是參演劇團之一。在新年到來之前,緊張排練,準備了不少曲目。

「《煙籠寒水月籠沙》,這是第一支曲子。第二支,《範蠡與西施太湖夢迴》,第三支,《昭君出塞》」

中華公所主席吳國基介紹,在70年代以前,華埠戲院、劇場林立,而現在一家都沒有了。

「後來就出來錄影帶,戲院就一家一家被其他影碟、錄影帶取代了,戲院的生意就一落千丈,一間一間的關閉了。」

此後,中華公所就開放中山紀念堂擺戲臺,使華埠的粵劇團又重新興盛起來。

「後來好多劇社,開始訓練人 愛好粵劇,這是傳統中國的藝術。好多的年輕人都開始唱粵劇。」

粵劇原稱大戲或是廣東大戲,源自南戲,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粵語區出現。粵劇唱腔複雜,獨具特色,強調古腔古調,舞臺觀畫。

粵劇也很講究配器,樂器有高胡、椰胡、鑼鼓、揚琴、木琴等傳統中國樂器,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也引用西洋樂器薩克斯風等。而統領所有樂器的指揮,就是鑼鼓,開場、結束、快慢節奏都要聽令於鑼鼓。

在中華公所的曲藝匯演大部分是免費為觀眾開放,只有少數幾場,因為會從國內聘請名角來唱,觀眾要幫忙為分擔一些費用。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到中華公所索取節目單,過年期間,帶來全家來看一場古腔古韻的大戲。

新唐人記者安心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