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威脅記者錄音曝光:你怎麼進去的都不知道

Facebook

【新唐人2014年1月11日訊】編者按:陳光標,這位常被與「作秀」一詞聯繫在一起的所謂「中國首善」,隨著其近日在美國紐約上演的又一場「慈善鬧劇」,再次被推到了輿論風口。其帶來的兩位「天安門自焚偽案當事人」--郝惠君、陳果母女倆,再次把全世界的眼光引到中共一手製造的2001年「天安門自焚偽案」上,而最終結果,也許並不為中共所待見,因為這一世紀偽案已被海外媒體揭露的體無完膚。

雖然陳光標此波高調輿論造勢所掀起的要購買《紐約時報》鬧劇,其背後的真實目的揭曉,但陳光標這個與中共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所謂「慈善家」背後,到底還有什麼故事?為什麼剛剛離世的另一位慈善家邵逸夫,贏得萬人尊重,而陳光標卻滿是爭議?

2011年,《中國經營報》曾質疑「首善」陳光標,刊發《中國「首善」陳光標之謎》,剖析其高調慈善背後的玄機。如今雖過去兩年多,爭議仍在。其中的諸多內幕,近日再被該報主任編輯李賓整理成文,並在《網易 UGC精選》進行連載。其中李賓的一句話,引人深思:「一個人做慈善這麼高尚的事情卻讓別人反感至此,也真是一樁天下奇聞了。」文中披露的一些片段,或許能幫助我們了解一個更真實的陳光標。

以下內容節選自李賓文章:

質疑陳光標之四:陳光標威脅採訪記者錄音曝光

當年經過艱苦調查寫就報道的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陳磊,保留了當時採訪時,陳斥責和威脅他們的錄音以及簡訊。

我在這個連載的開頭就說過,2011年質疑陳光標的前前後後,讓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陳光標,看到了中國慈善界的污穢積垢,看到了官媒操守的不堪,也看到了民眾情緒的分裂和人性的百態。寫這個系列文章的一大目的也是為了還原事實的本來面目,連毛澤東都已經從神壇上摔下來了,在改革開放30年之後,我們沒有理由再去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聖人」,那些整天把自己打扮成聖人模樣的,不是投機分子就是別有用心。

另外,正是由於中國慈善事業剛剛起步,公立慈善業有著太多的官方色彩,慈善業的立法和相關監督管理機制都沒有建立起來,導致民眾信任度很低,給了陳光標通過高調慈善來博得名利的機會。當一個慈善家做慈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並保住自己的名望光環,而不再把扶危濟困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他將把慈善帶向何方?

古人說,「為善而必欲人知,必非真善」。純粹的慈善,是發自內心的呼喚,與聲名無關,與利益無關,與報答無關。但在中國的文化語境內,這種理想化的慈善模式尚未深入人心。

這兩天看到一篇評論,裏面的一段話我頗認同:「陳光標的高調慈善乃至『暴力慈善』,儘管頗受爭議,但並不缺乏被認同的土壤。只不過,既然高調慈善成為施予者的選擇,那麼,高調質疑就很容易成為公眾的選擇。這不是苛求,而是權利的對等。」

繼續我們的故事吧。

2011年4月29日,我們經過一周努力終於將專門針對質疑陳光標風波製作的專題刊發,八個版的專題命名為「慈善的歸慈善 游標的歸游標」。這種論戰在報社的歷史上似乎沒有出現過。如果不是陳光標指責報道98%失實的可笑回應,不是他對自己發布的2010年慈善成績單矢口否認,不是央視罔顧事實的偏袒報道,我們本不打算耗費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花費那麼多的版面去證明幾句謊言。想不到的是,後來據發行部的同事說,那期報紙賣的倒是出奇的好。

讓我們格外欣慰的是,就在籌備那期專題的那一周,以南方報係為首的其他媒體均刊發了對於陳光標的重磅調查報道,使得我們不再是孤軍奮戰。

4月27日,《南方都市報》刊髮長篇調查《陳光標舊事再調查》,緊接著,同屬南方報系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刊發封面報道《中國「首善」陳光標光環的背後:人脈·慈善·生意》。

我們始才知道,南方報系早在一年前就懷疑陳光標的慈善有假,對其對外大肆誇耀的慈善項目和「發跡」經歷進行了深入調查,他們發現了其家鄉捐贈項目實為自家私產的事實,「哪裡是什麼捐贈,分明就是他們陳家的私人後花園」,有村民這樣對南方系記者說。南方都市報的記者還詳細調查了當年江蘇泗洪縣的一起強拆打人事件,為了解決陳光標號稱捐建的農貿市場人員冷清的問題,陳和地方政府聯手對一個商業老街進行了強拆,導致怨聲載道。

也發現了他的歷史並非如他自己宣揚的那樣純潔高尚,還發現他那些先進事迹實為炒作,比如汶川地震時所謂的千里馳援,其實根本不存在。南方人物周刊記者也對其14億捐贈中的項目進行了儘可能的核查,結果和我們的調查一樣,很多捐贈項目沒有落實,很多捐贈根本就不存在……

當年經過艱苦調查寫就報道的南方人物周刊記者陳磊,在自己的微博中描述了當時正如日中天的陳光標不可一世的真實嘴臉。他保留了當時採訪時,陳斥責和威脅他們的錄音以及簡訊。後來我們從陳磊那裡得到了那份錄音。陳光標在鏡頭之外的形象著實讓人吃驚,他面對記者對他的一系列疑問,有這樣的對話:

人物周刊:你曾說要把自己財產全部捐出去,舉行個公證儀式,什麼時候公證?

陳光標:你還年輕,小夥子,可以搞其他人,到我,你要注意,我只能這樣提醒你。……到時候可能你連怎麼進去的都不知道。……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有關部門)正在為這個很惱火。已經有部門點到你了,你要把這些事情搞清楚……

人物周刊:那麼,陳總你還知道去年貴公司在工商登記上面的銷售額是多少錢嗎?

陳光標:這個我沒有必要跟你講我經營的情況……你擾亂了社會和諧。

人物周刊:我們看到一個數據,你的拆遷工程60%都是通過慈善得來的,是這樣嗎?

陳光標:沒有60%……(發怒)告訴你們,你們怎麼去採訪的,何時去的,我都知道,包括住哪個賓館,坐誰的車……

而事實上,當時陳光標的確證明了自己的「不一樣」,廣東省委宣傳部直接封殺了南方系報刊的相關報道,那幾位付出了艱辛勞動的記者眼看著自己的報道不能刊發,自然鬱積了很多的憤懣。這一等就是兩年之久,看到我們的報道之後,他們終於說服報社領導得以讓這些雪藏的報道見了天日,還給人們一些真相。

幾天之後,水軍退去,但找我們反映情況的線人則陸續出現了。也正是他們的出現和幫助,使得我們的調查得以繼續深入下去。但當時我們還不知道,我們日後的調查結果雖然更為確鑿和讓人瞠目,但卻不能正式和讀者見面了。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四月底的一天,部門領導唐老師讓我和他一起下樓見個人,「帶上錄音筆,」唐老師囑咐說,「是來談陳光標的事情的。」於是我滿心狐疑把錄音筆放進口袋下了樓。我剛開始以為可能是陳光標派來的說客,但落座交談之後才弄清楚,原來是來向我們「揭露」陳光標的底細的。考慮到保護線人需要,錄音暫不貼出。

他告訴我們,他和陳光標是老鄉,都是江蘇泗洪人,通過朋友認識的,曾經和陳光標關係不錯,當然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剛開始他到陳光標的公司看到他和那麼多領導人的合影,還對他高看一眼,但時間長了就發現這個人有點不對,「太愛吹牛」。「那些他捐贈的照片什麼的,很多都是假的,都是找人做出來的。」他告訴我們,比如說他可以在街上找來十幾個老頭老太太,然後在院子里站好,挨個發幾張人民幣,同時讓專門的攝影師拍下來,第二天就見報了,「說什麼陳光標給空巢老人捐款。」

就連當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汶川地震千里馳援,都是假的。據他介紹,當時有人給陳光標出主意,汶川大地震,這個時候他如果能去抗震救災,那肯定會得到高層領導的賞識。於是他就連夜飛到了成都。在當地租了幾台挖掘機,雇了些人穿上江蘇黃埔的衣服,在公路上拉上巨大的橫幅,拍照上網,給媒體發通告。於是後來在媒體的報道中,就成了60輛大型機械,120人的隊伍,30個小時星夜兼程千里馳援汶川的光輝事迹。

他的確達到了目的,在災區見到了時任總理溫家寶,還得到了他的表揚,握著他的手說「你是有良知、有靈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災區的企業家,我向你表示致敬。」在中國這種唯上唯官的社會傳統下,高層的接見、視察、表揚幾乎就是可以變現的政治資本,就跟清王朝時期皇帝御賜的皇馬褂似的,得到的人立刻會顯得高人一等、不可一世,在政界工商界,深諳此道竭力鑽營的人不在少數。

這還不算,這位知情人士自己也被陳光標黑了一把。陳以資金周轉的問題曾經向他借過一筆上百萬的款,遲遲不還,讓他沒想到的是,有一次陳光標請他到宿遷市參加一個慈善活動,結束之後給他一張捐款發票,「他跟我說我那筆錢被他捐了,把發票給我可以讓我去抵稅。我被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去,我要捐款自己會捐,為什麼還要以你的名義捐啊!」從此他就逐漸和陳光標疏遠並反目了。

「陳光標的很多捐助是靠自己的名聲拉攏的,將別人的錢匯籠後再以個人的名義捐出去。」他說,當然也是給對方許諾好處的,比如拿工程或和領導攀關係,陳是企業和政府權利之間的中間人,很多企業通過資助陳捐款,獲得和政府打交道的後門。陳光標終於把慈善做成了自己的「事業」。

當然,作為媒體我們不會只憑他的單方面信息就相信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我們後來的核實和調查證明他所說不虛。

另外一個知情人士也和小葉取得聯繫,道出了陳光標的黃埔公司很多黑幕。讓我們得以按圖索驥還原出他整個公司運營的真相,證明年營業額百億的名頭不過是他自己吹出來的肥皂泡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