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中國防空識別區為何成了國際笑話?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12月6日訊】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根據中國政府關於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聲明,將東海防空識別區航空器識別規則,公告天下。公告共分六條規定,對國際航空器飛越防空識別區,提出了四項識別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各國位於東海防空識別區飛行的航空器,應當向中國有關部門通報飛行計划,配合中方管理舉措,否則中國將採取緊急的軍事反應。

中國的這項國防新規,立即招致此規定所涉及的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亞太關鍵國家罕見一致、高調的批評。它們分別表態不承認中國的這項政策。美國對中方做法表示「嚴重關切」,認為中方的單方面決定,會影響區內穩定,增加誤解及誤算的風險,導致亞太區緊張升級,並影響美國及盟友的利益,會就此跟區內盟友緊密協調,並不會改變在區域的軍事行動。歐盟也對事態表示關注,以避免地區局勢緊張為由,要求中日雙方在防空識別區問題上降低調門。

緊接著,針對中國防空識別區新政策的外交和軍事反應進一步升級。美國、韓國、日本戰機於26日和28日,先後通過中方劃定的防空識別區,且未向中方通報,但中國軍方的對策,僅限於「全程監視」和「及時識別」而已。

很顯然,美韓日戰機未經通報進入中國確定的防空識別區,意在試探中國的戰略意圖和底線,凸顯其無視中方決定的姿態,並通過共同行動,將中國的國防新規變成毫無實際軍事意義的「一紙空文」。

它們的目的可以說是圓滿達到了。一般來說,所謂的「全程監視」和「及時識別」,是在外國航空器遵照中方規定,向中方提供防空識別方式情況下的常規性舉措,而不是在有關國家違反中國防空識別區政策後,所採取的「緊急處置措施」。

換言之,雖然外交部發言人極力否認,但中國防空識別區政策,對地緣政治強國來說,已經完全失效,成了名符其實的「紙老虎」。

中國公開防空識別區國防政策,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10天後,所宣佈實施的首個重大戰略舉措。

但中國軍方對違反防空識別區政策的國家的態度和行為表明,在此國防新規正式公諸於眾之前,中方並未預估到其可能後果,並提出萬全方案,以致在有關國家有意「挑戰」中國防空識別區政策底線後,進退失據,戰略上的軟肋完全暴露。由此也顯示出中國國家安全政策的不成熟和決策諮詢體制的落後。

儘管在國防政策上鬧了個國際笑話,中國的國防和外交發言人們卻不顧戰略上已破綻百出的事實,依舊靠如簧巧舌,自我強辯,試圖在口水戰中占得上風。他們也許沒想到,內政失誤可以通過封鎖消息和輿論宣傳,消弭影響,蒙蔽不明真相的民眾,然而國際輿論場卻不是中國的宣傳機器所能左右的,中國戰略上「外強中乾」的本質,在這場圍繞防空識別區的較量中,早已在國際社會畢現無疑,除了徒勞地為當國者們找回些許顏面、滿足民族主義者的虛榮心以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的制訂與實施,是一門科學的「技術」,同時也是需要靈活駕馭的「藝術」。它們是對「體」、「道」、「勢」、「氣」進行綜合考量和平衡後,所能提出的最不壞、可行度高、具有具體目標指向的結論和據此制訂的政策措施。

「體」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制定與實施中,居於首要和核心地位。所謂「體」,是指國家實力、本錢,是指國家和人民利益,是指在國家實力支撐基礎上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能力與利益指標。

「道」是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制定與實施應遵循的原則、價值目標和國際通行秩序。它包括理念、道義、規則等具體意涵。

「勢」則是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制定與實施必須評估的客觀環境和趨勢。它是條件性因素,是國家戰略與實施的重要參照物,也使其始終處在動盪不居之中。

「氣」是指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制定與實施中起到誘導、觸發作用的偶在性、突發性或者隨機性的因素、現象及國家或者決策者的某種狀態。比如突然發生的邊境衝突、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和氣質等。

國家和人民利益應當區別於政權利益,國家和人民利益是永恆的,而政權利益是短暫的。有些執政者為了維護政權,會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幌子,不斷挑動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對外展示強硬,達到凝聚民心,轉移視線的目的。國家具有何種能力,決定了制定什麼樣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比如一些小國,只能制定外交中立政策,而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必須考慮戰略上兼顧利益訴求和和平環境的平衡。從國家實力來說,中國還沒有本錢挑戰美國作為全球首要大國的現實;從國家利益來說,中國沒有必要讓民族主義干擾中國的外交政策,到處樹敵。

和平與睦鄰是中國外交政策中提得最多的關鍵字,這就是中國外交政策所遵循的理念。履行國際責任則是一個國家戰略上的道義體現,比如中國在最近菲律賓災難事故中捐助風波,就表現了中國對國際道義理解得還不透徹,容易受國家情緒的誤導。在現存國際秩序中,美國主導國際規則的制訂和實施,包括在亞洲特別是東亞發揮關鍵領導作用,是一個既定事實。超越這個事實,無視美國在東亞安全均勢上的仲裁和平衡作用,盲目突破現狀,又缺乏實力支持,可以說很不明智。

而中國面臨的總體的「勢」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的長期存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慮和防範不會停息,這就決定了中國須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特別是周邊安全和外交戰略制定中謹慎從事,充分考慮周邊國家的心理,照顧其情緒,為自己贏得更多信任,無端改變既有狀態,戰略上變得衝動,除了讓執政者們的「大國存在感」更強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氣」可能在近期中國安全和外交戰略變化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韜光養晦戰略在中國執行了數十年之久,卻在一年來從潛在到顯在發生了深刻轉型。這既是必然的,說明中國的安全和外交利益擴展了,也是偶然的,不是誰都敢於將中國架在國際關係這個火爐上烤的。

對「體」、「道」、「勢」、「氣」四大要素的某些「誤判」以及它們的內部和相互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導致了中國在未做好戰略上的準備的情況下,盲目出手,引發國際強烈反彈和反制,並「前倨後恭」,節節敗退,搞得既沒面子,又失了裏子,這盤「很大的棋」可謂沒有下好!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