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2月5日訊】【導讀】《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是中國清代咸豐年間著名的公案俠義小說。它是根據藝人石玉昆說唱的《龍圖公案》及其筆錄本《龍圖耳錄》編寫而成的,全書共一百二十回。清人俞樾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並首刊於光緒五年 (1879)。小說描寫的是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俠客義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三俠五義》的出現,開創了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的合流。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作品,《三俠五義》稱得上是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影響深遠。
第八回 救義僕除凶鐵仙觀 訪疑案得線七里村
且說四爺趙虎因多貪了幾杯酒,大家閒談,他連一句也插不上,一旁前仰後合,不覺的瞌睡起來。困因酒後,酒因困魔,後來索性放倒頭,酣睡如雷,因打呼,方把大家提醒。王朝說:「只顧說話兒,天已三更多了,先生也乏了,請安歇罷。」大家方才睡下。誰知趙四爺心內惦著上開封府,睡的容易,醒的剪絕。外邊天氣不過四鼓之半,他便一咕嚕身爬起來,亂嚷道:「天亮了!快些起來趕路!」又叫從人備馬捎行李,把大家吵醒。誰知公孫策心中有事尚未睡著,也只得隨大家起來。只見大爺將從人留下一個,騰出一匹馬叫公孫策乘坐。叫那人將藥箱兒招牌:「俟天亮時背至開封府,不可違誤。」吩咐已畢,叫店小二開了門,大家乘馬,趁著月色,迤儷而行。天氣尚未五更。正走之間,過了一帶林子,卻是一座廟字。猛見牆角邊人影一晃。再細看時,卻是一個女子,身穿紅衣,到了廟門捱身而入。大家看的明白,口稱「奇怪」。張龍說:「深夜之間,女子入廟,必非好事。天氣尚早,咱們何不到廟看看嗎?」馬漢說:「半夜三更,無故敲打山門,見了僧人怎麼說呢?」王朝說道:「不妨,就說貪趕路程,口渴得很,討杯茶吃,有何不可。」公孫策道:「既如此,就將馬匹行李叫從人在樹林等候,省得僧人見了兵刃生疑。」大家聞聽,齊說:「有理,有理。」於是大家下馬,叫從人在樹林看守。從人答應。五位老爺邁步竟奔山門而來。
且說包公見公孫策去後,暗叫包興將田忠帶至書房,問他替主明冤一切情形,叫左右領至茶房居住,不可露面,恐走漏了風聲,龐府知道。又吩咐包興將四勇士暫在班房居住,俟有差聽用。
且說公孫策離了衙門,復至七里村沿途暗訪,心下自思:「我公孫策時乖運麥,屢試不第。幸虧了然和尚一封書信薦至開封府,偏偏頭一天到來就遇見這一段公案,不知何日方能訪出。總是我的運氣不好,以致諸事不順。」越思越想,心內越煩,不知不覺出了七里村。忽然想起,自己叫著自己說:「公孫策,你好呆!你是作什麼來了?就是這麼走著,有誰知你是醫生呢?既不知道你是醫生,你又焉能打聽出來事情呢?實實呆的可笑!」原來公孫策只顧思索,忘了搖串鈴了。這時想起,連忙將鈴兒搖起,口中說道:「有病早來治,莫要多延遲。養病如養虎,虎大傷人的。凡有疑難大症,管保手到病除。貧不計利。」
正在念誦,可巧那一邊一個老婆子喚道:「先生,這裡來,這裡來。」公孫策聞聽,向前間道:「媽媽喚我麼?」那婆子道:「可不是。只因我媳婦身體有病,求先生醫治醫治。」公孫策聞聽,說:「既是如此,媽媽引路。」
那婆子引進柴扉,掀起了蒿子桿的簾子,將先生請進。看時,卻是三間草房,一明兩暗。婆子又掀起西裡問單布簾子,請先生土炕上坐了。公孫策放了藥箱,倚了招牌,剛然坐下,只見婆子搬了個不帶背、三條腿椅子在地下相陪。婆子便說道:「我姓尤,丈夫早已去世。有個兒子名叫狗兒,在大戶陳應傑家做長工。只因我的兒媳婦得病,有了半月了。她的精神短少,飲食懶進,還有點午後發燒。求先生看看脈,吃點藥兒。」公孫策道:「令媳現在哪屋?」婆子道:「在東屋裡呢,待我告訴她/說著,站起,往東屋裡去了。只聽說道:「媳婦,我給你請個先生來,求他老看看,管保就好咧。」只聽婦人道:「母親,不看也好,一來我沒有什麼大病,二來家無錢鈔,何苦妄費錢文。」婆子道:「噯喲!媳婦呵!你沒聽見先生說麼,『貧不計利』,再者『養病如養虎』。好孩子,請先生瞧瞧罷。你早些好了,也省得老娘懸心。我就是倚靠你,我那兒子也不指望他了!」說至此,婦人便道:「母親,請先生過來看看就是了。」婆子聞聽,說:「還是我這孩子聽說。好個孝順的媳婦!」一邊說著,便來到西屋,請公孫策。公孫策跟定婆子來至東間,與婦人診脈。
原來醫者有「望」、聞」、「問」、「切」四條,又道:「醫者易也,易者移也。」故有移重就輕之法。假如給老年人看準脈息不好,必要安慰,說道:「不要緊,立個方兒,吃與不吃均可。」後至出來,方向本家說道:「老人家脈息不好得很,趕緊預備後事罷。」本家問道:「先生,你為何方才不說?」醫家道:「我若不開導著說,上年紀的人聽說利害,痰向上一湧,那不登時交代了麼?」此是移重就輕之法。閒言少敘。
且說公孫策與婦人看病,雖是私訪,他素來原有實學,所有醫理,先生盡皆知曉。診完脈息,已知病源。站起身來,仍然來至西問坐下,說道:「我看令媳之脈,乃是雙脈。」尤氏聞聽,道:「哎喲!何嘗不是。她大約有四五個月沒見……」公孫策又道:「據我看來,病源因氣惱所致,鬱悶不舒,竟是個氣裹胎了。若不早治,恐入癆症。必須將病源說明,方好用藥。」婆子聞聽,不由的吃驚:「先生真是神仙,誰說不是氣惱上得的呢!待我細細告訴先生。我兒子在陳大戶家做長工,素日多虧大戶幫些銀錢。那一天,忽然我兒子拿了兩個元寶回來……」說至此處,只聽東屋婦人道:「此事不必說了。」公孫策忙說道:「用藥必須說明,我聽的確,下藥方能見效。」婆子道:「孩子,你養你的病,這怕什麼?」又說道:「我見元寶不免生疑,便問這元寶從何而來。我兒子說,只因大戶與七里村張有道之妻不大清楚。這一天陳大戶到張家去了,可巧叫他男人撞見,因此大戶要害他男人,給我兒兩個元寶。」說至此,東屋婦人又道:「母親不消說了,此事如何說得!」婆子道:「兒吁,先生也不是外人,說明了好用藥呀。」公孫策道:「正是,正是,若不說明,藥斷不靈。」婆子接說:「給我兒兩個元寶,正叫他找什麼東西的。原是我媳婦勸他不依,後來跪在地下央求。誰知我不肖的兒子不但不聽,反將媳婦踢了幾腳,揣起元寶,賭氣走了未回。後來果然聽說張有道死了。又聽見說接三的那日,晚上棺村裡連響了三陣,彷彿炸屍的一般,連和尚都嚇跑了,因此我媳婦更加憂悶。這便是得病的原由。」
公孫策聽畢,提起筆來寫了一方,遞與婆子。婆子接來一看,道:「先生,我看別人方子有許多的字,怎麼先生的方兒只一行字呢?」公孫策答道:「藥用當而通神。我這方乃是獨門奇方。用紅錦一張,陰陽瓦焙了,無灰老酒沖服,最是安胎活血的。」婆子聞聽,記下。公孫策又道:「你兒子做成此事,難道大戶也無謝禮麼?」公孫策問及此層,他算定此案一明,尤狗兒必死,婆媳二人全無養贍,就勢要給他婆媳二人想出個主意。這也是公孫策文人妙用。話已說明。且說婆子說道:「聽說他許給我兒子六畝地。」先生道:「這六畝地可有字樣麼?」婆子道:「哪有字樣呢,還不定他給不給呢。」先生道:「這如何使得!給他辦此大事,若無字據,將來你如何養贍呢?也罷,待我替你寫張字兒,倘若到官時,即以此字合他要地。」真是鄉里人好哄。當時婆子樂極了,說:「多謝先生!只是沒有紙,可怎麼好呢?」公孫策道:「不妨,我這裡有紙。」打開藥箱,拿出一大張紙來,立刻寫就,假畫了中保,押了個花押,交給婆子。婆子深深謝了。先生背起藥箱,拿了招牌,起身便走。婆子道:「有勞先生!又無謝禮,連懷茶也沒吃,叫婆子好過意不去。」公孫策道:「好說,好說。」出了柴扉,此時精神百倍,快樂非常。原是屢試不第,如今彷彿金榜標名似的,連乏帶餓全忘了,兩腳如飛,竟奔開封府而來。這正是心歡訪得希奇事,意快聽來確實音。
未審後事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