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1月5日訊】(新唐人記者常春綜合報導)來自大陸媒體的報導稱,在生活中,人們感覺到在大陸,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短短的6年時間,人民幣1千元縮水為576元。而在海外,人民幣越來越值錢。報導分析,前者是講人民幣在大陸的購買力,後者則關涉匯率。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多年來,由於大陸的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投資,依靠大量增加的信貸投放,致使中國的貨幣投放量無論同自己過去比,還是與世界各國相比,都有著較大數量的超發。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為止,廣義貨幣(M2)已經超過100萬億元,2002年年初為16萬億元,10多年中增長超過5倍。中國的貨幣總量與GDP之比已超過200%,中國的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二,大約為美國的1/3,而貨幣投放量比經濟總量第一的美國高出1.5倍,位居世界第一。
一般說來,貨幣數量與物價總水平有著水漲船高般的對應關係。但在實際當中,貨幣超發後,往往不是表現為市場上所有物品都同時、同比例地漲價,而是表現為有的商品漲價堪稱兇猛,有些會漲得相對平穩,有些則會呈價格下降的趨勢。
人民幣升值更多還是由於美元貶值帶動的,而並非人民幣的主動性升值。由於中國經濟結構自身存在問題,加之農業產業鏈比較薄弱,使得大陸商品價格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同步上漲。這成為造成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卻感覺到貶值、錢越來越不值錢的重要原因。
文章還舉例說明,李大媽在市場上買大米時,發現此時大米已經是3.30元/斤了,她記得這種大米在2005年為1.90元/斤,因此,可算出該大米的物價指數為 1.74,8年期間年平均上漲9.2%。就購買大米的能力而言,與2005年的1000元相比,2013年的1000元已縮水至576元,也就是說,人民幣對內貶值了。
但當李大媽去中國銀行[-0.35%資金研報]購買外匯時,她又看到當前匯率已是6.17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她用1000元可購入162.07美元。她記得8年前8.28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當時1000元人民幣只能購得120.77美元。8年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34%。今天,她手中的人民幣可換更多的美元,就交換美元而言,匯率上升使人民幣越來越值錢了。
這個例子說明貨幣購買力和匯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貨幣購買力指單位貨幣在某一價格水平下能購買商品及支付服務費用的能力。匯率則指兩種貨幣的兌換比率。在生活中,人們感覺到,在大陸,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而在國外,人民幣越來越值錢。其實,前者是講人民幣在大陸的購買力,後者則關涉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