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9月1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5年9月3日
昨天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簽署了日本投降書。
第一個簽字的是日本外相重光葵,第二個簽字的是日本總參謀長梅津美治。
代表蘇聯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的是陸軍中將庫茲馬.捷列維揚科。
昨天在重慶的蘇聯使館為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締結舉行盛大招待會。
中國國民政府官員參加了招待會,毛澤東與周恩來也參加了。
1945年9月4日
盟國的廣播說,日本的經濟形勢很困難,而這種情況還將繼續多年。
根據重慶的報導,蔣介石和毛澤東在若干政治問題上已達成諒解。
現在看來,很可能我也將被莫斯科召回了。我是隨軍記者和前共產國際派往中共中央的一名代表,對我來說,這場戰爭也結束了。
今天我發了個電報給莫斯科,第一次請求批准回國。當然囉,我已在中國住了很多年了。
建議進一步閱讀的書籍
《走向權力的長征》(紐約普來格出版社1972年版)是一本有關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最新、最全面的書。這本書很值得讀一讀,它提供了長征、遵義會議和新四軍事件等許多事情的歷史背景,而對這些事件,弗拉基米洛夫只是提了一下,沒有作詳細的解釋。
馬克.塞爾登在《革命中國的延安道路》(馬蕯諸塞州,坎布里奇,哈佛大學1971年版)中,對中共在延安時期的情況作了深入的研究。該書的特點之一,就是提供了歷史背景,並很好地描述了延安地區的地理情況。要了解在《延安日記》一書中占重要地位的當時的一些具體事情,有關軍事和宣傳方面的事情,可參看查默斯.約翰遜著《農民民族主義與共產黨政權:革命中國的危機(1937-1945)》(斯坦福大學1962年版);有關整風運動,參看博伊德.康普頓著《毛的中國:黨改革的文件》(西雅圖華盛頓大學1952年版);有關毛與國民黨之間不穩固的聯盟,參看萊曼.范.斯萊克著《敵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統一戰線》(斯坦福大學1967年版)。有關當時美國的作用以及中國的一般情況,譚叢其《美國在中國的失敗(1941-1950)》一書中作了評述(芝加哥大學1967年版)。
還有幾本寫得不錯的毛澤東的傳記可供參考,如愛德華.C.賴斯著《毛的道路》(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1972年版),斯圖爾特.施拉姆著《毛澤東》(紐約西蒙與舒斯特公司1967年版)。《延安日記》中提到的毛的講話和著作,見《毛澤東選集》(四卷本,北京外文出版社1961-1965年版)。弗拉基米洛夫提到的許多人的簡歷,見唐納德.W.克萊因與安妮.B.克拉克合著《中國共產主義的人名辭典》(兩卷本,坎布里奇哈佛大學1971年版)。
最後,弗拉基米洛夫提到的還有幾本去過延安的美國人(多半是高級的政界人士)寫的紀事,如大衛.巴雷特著《軍事使命》(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1970年版,西奧多.懷特與安納利.雅各比合著《中國的驚雷》(紐約,威廉.斯隆公司1964年版)。約翰.謝偉思的戰時軍事公文已由約瑟夫.W.伊謝列克編輯出版,標題為《在中國失去的機會》(紐約蘭登公司1974年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