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黑洞即將爆發?江蘇罕見多家銀行支行長「倒下」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8月21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201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江蘇新增不良貸款182億元(人民幣),成為同期全國新增不良貸款最多的省份,而鋼貿市場則成為了這些不良貸款的主要集中領域。

目前,江蘇全省因鋼貿市場融資黑洞被撤職或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支行行長多達十名左右。如此多的支行行長因經營中的同一種風險而斷送前程,這在江蘇金融發展歷史上較為罕見。

8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對此現象進行了報導。報導指,由於與鋼貿行業相關的貸款問題,截至目前,被免職或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支行行長涉及到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省內的江蘇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

「對銀行而言,誘惑相當大」

有江蘇省金融維穩辦官員向記者表示,鋼貿市場的投資者對銀行放貸人員和負責人採取了諸多「軟措施」,有不少人被對方捏住了把柄,「出事的不少銀行人士,多少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這位官員介紹,比如,工商銀行淮安分行原副行長秦某被查處一案,就涉嫌在與區域內鋼貿市場貸款發放中收取賄賂,而與之同時被免的還有兩個支行行長。

某銀行高管坦承,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鋼貿市場運作需要大量資金維持,從銀行角度看,對其授信中收取的保證金存款能夠迅速增加,綜合收益也挺高,因此銀行都會搶佔區域內的鋼貿市場。

上述高管表示:「對銀行而言,誘惑相當大」。假設某地區的鋼貿市場融資規模為1000億元,如果平均成本按15%計算,銀行能夠取得近150億元的豐厚回報,這種「相互促進非常明顯。」

該報獲得的一份內部材料顯示,以蘇南某市的一家鋼貿市場為例,截至2013年上半年共有6家商業銀行共融資約8億元。

上述高管向該報記者分析,客觀上,鋼貿市場的投資者、融資方、交易對方及擔保方存在非常複雜的關聯關係,銀行很難實時跟蹤資金流向,甚至有的鋼貿企業上下遊客戶均在市場內,很容易製作各種假交易合同。

嘗試化解有效嗎?

為化解鋼貿市場授信風險,江蘇最近提出了「依託政府、各方共同努力、爭取債務重組」的處置思路。在此基礎上,位於鎮江的揚中鋼貿市場(江蘇聯統金屬物流公司)不良貸款重組,走在前列。

  

揚中鋼貿市場不良化解中,2.34億元不良貸款重組,盤活不良貸款15000萬元,預計貸款最終受償率將超過82%。

  

但事實上,這一做法仍有議論之處。而有金融從業者認為,在這一化解過程中,大行公司和揚中城投,均是地方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將不良貸款打包接盤,可能意味著把風險從市場行為轉為了政府行為,「擔心最終可能仍由納稅人買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