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8月15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重70克,售價大約8便士一包,吃粥最佳搭配的榨菜卻從來不會說謊。榨菜,是囊中羞澀的農民工的最愛,榨菜在城市中的銷量也成為共產黨最高層密切關注的問題。」英國《泰晤士報》周三(8月14日)刊登報導,介紹中共領導層如何根據城市中榨菜的銷量了解農民工的動向。BBC援引了這篇報導。
報導說,中共國家發改委最近發明了一個新詞:榨菜指數,根據榨菜的銷量了解2億6千萬農民工的所在和動向。
根據中共發改委的邏輯,鄉下民工進城後生活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對榨菜的情有獨鍾卻不會改變。如果某個城市中的榨菜銷量飆升,這個城市便成為農民工落腳紮根之地。而有經濟學家說,在中國面臨戶籍改革制度的大問題上,這樣的數字非常關鍵。
報導提到,戶籍制度改革的成本,將是個天文數字。在農民工集中的地區負擔將更大,因此榨菜指數的重要性也在於此。
8月12日BBC刊發旅美作家、經濟學家何清漣的博文「從「李克強看跌期權」到『榨菜指數』」,其中提到,所謂「榨菜指數」屬「中國製造」,其實預示的內容更豐富,不僅代表農民工流動方向,更代表著中國產業結構類型的變化與沿海經濟的衰落,簡單概括,就是長三角與珠三角那些市場競爭型產業正在衰落,中西部地區政府扶持的項目正在興起,這一興一衰就是農民工流動方向變化的原因。
何清漣指出,中國現在正面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雙衰退的困難局面。國際投行界了解中國虛擬經濟的困境,知道中國政府債務和影子銀行將可能成為引發中國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兩大風險地帶。「榨菜指數」與其說是發改委據之制訂福利政策的依據,不如說這一指數預示著中國實體經濟的衰退。